太陰寺因坐南向北屬陰向而得名,位于晉南的山西省絳縣,寺內“大雄之殿”為金代木構,存被譽為國寶的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臥佛用一整根千年紅楊古木精雕而成,中間無任何銜接。佛像長4.6米,高1.5米,安臥七寶蓮臺,雙目微閉表情安寧神圣。佛龕外壁有明洪武年間彩繪的佛教壁畫。
太陰寺位于絳縣城東南7公里衛莊鎮張上村,始建于北魏,唐永徽元年(650年)擴建、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以及明清時期都曾進行過大修。太陰寺是《趙城金藏》的重要雕印地。
該寺座南朝北,屬陰,故稱太陰寺,原建筑氣勢磅礴,東西長81米,南北長108米,占地0.87公頃。現存建筑有山門、北殿、南大殿。北殿民國五年被燒毀,現北殿是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現存南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前檐有“大雄之殿”木匾,為金大安二年(1086年)鐫刻。殿中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釋迦牟尼臥佛。據元代碑文記載,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龕西側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陰寺、雕印《趙城金藏》時刻的一尊佛祖涅盤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同時繪制了南北大殿內的巨幅壁畫。造形端莊,比例適度,是雕刻精品。南大殿木構架基本為金代原構,是現存古建筑中較為純粹的金代遺構,具有很高建筑歷史、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