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中非常講究裝飾性,門窗雕梁畫棟的,如安裝于外檐(外檐裝修)承擔房屋與室外空間的分隔、圍護功能時常稱作隔扇;用于室內(內檐裝修)空間的分隔、圍護時又稱其為紗隔等。其他如檻窗、支摘窗、橫風窗等也都可視為隔扇的派生物與簡化形式。窗欞文化是古代建筑文化的組成部分,歷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和每個角落.
板欞窗板欞窗形成較早,是花格窗最古老的樣式之一。由窗框和豎向排列的欞條組成,加有橫欞(一般上部加二條橫欞,下部加三條橫欞)的稱為“一碼三箭”,背面糊紙,通常為不可開啟的固定窗。名稱與欞條的剖面形狀有關,欞條斷面呈矩形的稱板欞窗,欞條斷面呈三角形的稱破子欞窗。
隔扇隔扇的名稱古今南北頗不統一,典籍中有寫作槅扇的,宋代稱作格子門,古時亦稱闔扇,南方(《營造法原》)則直接稱為長窗。隔扇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外框,《營造法原》稱為邊梃,是隔扇的外部框架。
2、窗欞,宋時稱格眼,又有花心、欞心、格心等稱呼,《營造法原》稱為心仔。是隔扇的主要部分,起著通風、采光的作用,同時也是裝飾的重點所在。
3、裙板,宋時稱障水板,位于隔扇的下部,常用如意紋做裝飾。
4、絳環板,宋時稱腰花板,《營造法原》稱為夾堂板,依梁思成的說法,絳環板用雙重時才叫夾堂板。絳環板安裝在窗欞和裙板的上下位置,起著連接過渡的作用,絳環板也是雕刻裝飾的重點部位。此外,隔扇的規格與絳環板的數量有關,絳環板的多少決定了抹頭(《營造法原》稱為橫頭)的數量,所以又有三抹隔扇、四抹隔扇、五抹隔扇、六抹隔扇和落地明造(二抹隔扇)多種規格。
隔扇的基本特征是,窗欞由木條拼接成各種花式的緊密圖案,現代人多看重它的審美趣味,其實這種設計是有很現實的實用意義的。古時沒有玻璃,窗口常糊以紗、絹、紙來做采光材料,講究的則采用經過加工的蚌殼材料,這些材料或輕、或薄、或體積較小,需要有較密集的支撐點和安裝位置,這就是造成窗欞圖案趨于緊密的原因。
門窗上的雕刻工藝,是中國工匠數千年來摸索形成的傳統技藝。中國古代窗的雕刻手法分為浮雕、透雕,然后有一些攢插,一些插接,用了很多復雜的工藝。
古代建筑窗戶花格窗樣式板欞窗結構夠早
來源: 瀏覽 21168 次
更多關于 古代建筑窗戶花格窗樣式板欞窗結構夠早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門寺
- 中國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
- 慈壽寺萬歷玲瓏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規模最大..
- 沈陽故宮古建筑
- 玉蟾宮
- 靈壽傅氏透雕古牌樓
- 沈陽故宮
- 樊川興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樓
- 頤和園琉璃牌樓
- 國子監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樂宮
- 山西晉中市介休源神廟
- 隆興寺
- 摩訶庵
- 清化寺
- 先農壇(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墻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佛教古建..
- 廣東潮州古建筑己略黃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陰文廟
- 明清時期古建筑木石結構牌坊..
- 張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時期
- 地跨豫陜鄂的古鎮荊紫關鎮
- 懸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瓏寶塔慈壽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國石牌坊之鄉
- 承德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