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壁村的古堡內有北朝、隋、唐、元、明、清歷代所建廟宇群,金碧輝煌,流光溢彩。 張壁的民宅,起源于金,繁盛于明清。古樸的民居,抱柳的古槐,別致的巷口門樓,充滿了古色古香的北方民間建筑的色彩。在民居形態上,張壁古堡尚有我國多數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遺存的“里坊”,巷門、門樓配備得當,可謂堡中奇觀。張壁古堡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榮膺2005年“中國十大魅力名鎮”,2006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綿山北麓,南有群山相依,東西南環溝壑,南、北、東有厚厚的城堡墻,墻板夯土筑成,堡內設有堡門、巷門、次巷門、院門、地道五級古軍事防御體系。地下已發掘古代地道1500米,待開發地道尚有8500米,總長約萬米,地道上中下三層,深于地表20米,且城堡與地道相連互通。可謂是“上有千年古堡相環,下有萬米地下長城相通”,世所罕見。
著名的明代空王佛行宮,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間,殿內塑坐像空王佛,山墻繪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為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行宮前廊下有兩通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東側一通記述著空王佛修行成佛的歷程,西側一通記載空王行宮修建緣起。此外,堡內還保留著真武廟、三大士殿、呂祖閣、二郎廟、關帝廟、興隆寺、可罕廟等古代建筑。稱奇的是街中有一株根深葉茂的槐抱柳,相傳植于宋代,給古堡增添了情趣。
由于長期處在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互沖突和交融的重要位置上,張壁在上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兼容并蓄了諸多文明,形成了“小村落、大文化”的鮮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