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儒家圣賢,中國各地都有孔廟,每座孔廟都有孔廟大成殿,中國知名的孔廟大成殿有南京市夫子廟孔廟大成殿、河北省正定縣孔廟大成殿、山東省曲阜市孔廟大成殿、福建省三明市孔廟大成殿和山西省平遙縣孔廟大成殿。樣子收藏網介紹非常具有特色的山東省曲阜孔廟大成殿,3個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徑1米,為清雍正皇帝手書。
山東省曲阜市孔廟大成殿闊九間,深五間,主殿東西寬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24.8米,重檐九脊,周繞回廊,雕梁畫棟,宏偉壯觀。四周有回廊,頂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云焰,下飾蓮花石座。從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龍騰起如飛,神態各異,遠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龍盤旋飛舞,使人無不感到驚訝萬分。大成殿兩側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為八棱八面柱,上有淺雕云龍戲珠,每一面為九龍戲珠,每根柱上就有72條龍。
殿下有雙層臺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臺,東西寬約45米,南北35米,南有兩層大型浮雕龍陛,四周圍以雙層石欄,石欄下東西南三面共突出24個石雕螭首。雙層石欄設計規整古雅,有復道四通。大露臺是祭祀孔子時舞蹈奏樂的地方。這片神圣的露臺,古時作為帝王親臨祭孔子時舉行祭祀大典及上演樂舞的地方。自漢高祖到清高宗的綿綿1700多年間,有12位帝王先后19次親臨祭孔,并不斷地對孔子追謚封號,直至達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崇高地位。
孔廟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群龍競飛,具有明顯的東方建筑特色。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里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核心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原名為文宣王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句,“大成殿”之名始于宋崇寧三年(1104),宋徽宗趙佶賜名“大成殿”, 贊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賢之大成,并親書匾額,北宋末年毀于戰火。金代皇統九年(1149)重建,明昌五年(1194)重修時擴為七間,綠色琉璃瓦,廊柱也改為石質,并刻龍為飾。貞佑二年(1214)又毀于戰火,元大德六年(1302)又重建。明成化十六年(1480)擴為九間。到明弘治十二年(1499)又毀于雷火,旋即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復遭雷火,也正是從這次重建時皇帝恩準殿頂采用黃色琉璃瓦,孔廟大成殿與皇宮的規格等同起來。
大成殿內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一如古代天子禮制。兩側為四配,東位西向的是復圣顏回和述圣孔伋,西位東向的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軻。再外為十二哲,東位西向的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西位東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四配塑像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均頭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執躬圭,一如古代上公禮制。塑像都置于木制貼金神龕內,孔子像單龕,施十三踩斗栱,龕前兩柱各雕一條降龍,繞柱盤旋,姿態生動,雕刻玲瓏,異常精美。四配十二哲兩位一龕,各施九踩斗栱。龕前都有供桌、香案、擺滿祭祀時使用的籩、豆、爵等禮器。殿內還陳列著祭祀孔子時中和韶樂樂器和舞具。殿外懸有10塊匾額、3副對聯,門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題書的“生民未有”匾額,殿內正中是康熙皇帝題書的“萬世師表”和光緒皇帝題書的“斯文在茲”匾額,南面懸掛著乾隆皇帝題書的“時中立極”等匾額。每塊匾額長6米多,高約2.6米,雕龍貼金,精美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