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豆胡同西起南鑼鼓巷,炒豆胡同東至交道口南大街。炒豆胡同全長463米。明代已出現,稱炒豆兒胡同。清乾隆時期沿用,光緒時去“兒”字。1965年更名為交道口南九條。文革中一度更名為大躍進路頭條。炒豆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地區。
炒豆胡同中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是73、75、77號清末僧格林沁府,僧格林沁承襲科爾沁郡王,因軍功加封親王、食雙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其規模和規制遠不能與后來幾乎占了整條胡同的“世襲罔替”的親王府相比,后來的僧王府是累年擴建改建而成的。原僧炒豆胡同73、75、77號清末僧格林沁府
炒豆胡同西起南鑼鼓巷,炒豆胡同東至交道口南大街。炒豆胡同全長463米。明代已出現,稱炒豆兒胡同。清乾隆時期沿用,光緒時去“兒”字。1965年更名為交道口南九條。文革中一度更名為大躍進路頭條。炒豆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地區。
炒豆胡同中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是73、75、77號清末僧格林沁府,僧格林沁承襲科爾沁郡王,因軍功加封親王、食雙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其規模和規制遠不能與后來幾乎占了整條胡同的“世襲罔替”的親王府相比,后來的僧王府是累年擴建改建而成的。原
僧王府
宅院介紹:僧王府縱跨兩條胡同。前門在炒豆胡同(73號、75號、77號),后門在板廠胡同(30號、32號、34號)。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王府的正殿在舉架最高大的中所正院。同治四年,僧王陣亡,《清史稿》載:“上奉兩宮皇太后親奠”,具體地點當然就是這座正殿。
僧王府更確切應該叫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因為在這里居住的第一代親王是索特那木多布濟和尚清仁宗(清嘉慶皇帝)第三女莊敬公主,其子僧格林沁是第二代親王,其孫伯彥諾謨祜是第三代親王。人們口頭上習慣稱的僧王、伯王、阿王(伯彥諾謨祜長孫阿穆爾靈圭)正式封號都是“博多勒噶臺親王”。
著名歷史學家朱家溍先生也曾經在這里居住過,從1934年住進“僧王府”的中所,到2003年辭世,除去抗日戰爭時期住在四川,朱老在此生活了60多年。所以,朱家溍在憶舊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僧王府”。
現在該王府已殘缺不全,有的部分成為豆制品車間,有的改為糧店,還有的做了賓館,更多的部分是宿舍。
宅院歷史:僧格林沁,清嘉靖十六年生,博爾濟吉特氏,成吉思汗之弟哈撒爾的后裔,來自草原最能征善戰的科爾沁左后旗。因科爾沁左翼后旗的君王,索特納木多布齋與清嘉靖皇帝的女兒莊敬和碩公主結婚后一直沒有兒子,道光皇帝便指令僧格林沁為其做嗣子。而在傳說里,僧格林沁的發跡還與皇帝的吉夢有關。
在僧格林沁十四歲的時候,索氏去世,他被襲封為多羅郡王。24歲時已經深得皇上信任的僧格林沁開始擔任御前大臣。此后仕途一日千里,出入宮禁,請旨領軍,僧格林沁“忠勇樸誠,儀表非常”,又“驍勇善騎射”,很有蒙古人剽悍風格,他統領的蒙古馬隊一直是北中國的屏障。
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成功后,僧格林沁被晉升為親王,并被賜以“博德羅巴圖魯”的稱號不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他被任以欽差大臣,防守天津大沽口。大沽口戰斗是必敗無疑的,因為實力太懸殊。清軍退守張家灣和八里橋后終于不敵聯軍強大的火力而大敗。敗下陣來的僧格林沁開始經歷他一生中的低潮:削爵,免官,奪去三眼花翎。
勇士總是不會被遺忘的,很快清朝廷又讓他官復原職,一如往前并派往山東,湖北一帶“剿捻”。捻軍首領賴文光也是一代名將,僧格林沁帶著他的蒙古騎兵與捻軍交戰多次后,1865年5月,在山東菏澤地區的高樓債戰役中,被捻軍設伏擊斃。
僧格林沁死后,該府由其子伯彥若謨祐繼承,其官為領侍衛內大臣,曾為教光緒皇帝下棋的師傅。因其子死于他之前,故他死后,該府為其孫阿穆爾靈圭(即僧格林沁之曾孫)所世襲,所以該府后又稱為“阿王府”。阿穆爾靈圭為鑾儀衛內大臣,民國時,為第一屆國會議員。阿之子和琳亦封為王,因此,民間又稱此府為“和王府”。在阿穆爾靈圭當國會議員時,家道敗落,在蒙古的地租收不上來,只靠議員工資難以維持這樣一個大家族的開支,因此以“未贍養好家人”的罪名被控告。不得已,只得將王府拍賣。該府西部就改成了溫泉中學,中部為朱家溍所買,東部除了現在糧店那部分由和琳留下外,其余賣給了西北軍。1954年,原宅大部分都為煤炭部買去做宿舍。
據悉,幾年前市政規劃部門曾經有一個炒豆胡同四合院舊房改造計劃,東城區的文物部門也曾參與了相關工作,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擱淺。而且前僧王府內的修繕與保護還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計劃。
關于朱家溍:
著名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第二十五代世孫,同時也是文物鑒定大師,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其后人現住僧王府的后罩樓,留一女朱傳榮。
1935年,僧王孫子阿木爾林歸因為生計所迫,將僧王府幾個院落陸續賣出。于是祖父朱文均買下了最西邊的一個三進院落,也就是王府的銀安殿及后罩樓。60年代初期,朱家兄弟將其中兩個院子賣給了煤炭部,只留下后罩摟住兄弟四人。唐山大地震時僧王府屋脊上的吻獸紛紛跌落,朱家院落西廂房也被震塌了半邊墻。
朱家溍兄弟四人曾于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后將父親遺留的文物全部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避暑山莊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現在整個僧王府除了這個院落是私房外,其余全是公房。
宅院建筑(炒豆部分):
科爾沁親王府的僧格林沁府,建筑規制不僅達不到親王府的規格,連郡王府都不如,其實,這類王府被稱作住宅式王府。究其原因有一種說法是,清朝除宗室王府之外,在北京的王府中還有少數蒙古王府。一般來說,蒙古王爺自有“內蒙”、“外蒙”地區的本旗領地,京城不賜府第,只有極少數例外,如北京還有一戶超勇親王策凌府也是屬于這種情況。這些王府是不能按照總是王府的規制修建的,只不過是由幾個規模較大、質量較高的四合院組成而已。
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前門在炒豆胡同73號、75號、77號,后門在板廠胡同30號、32號、34號。由中西東三所房屋組成 ,各有四進。其中東所除正院四進外,還有東院四進。共有房屋200多間。中所和西所是原有的王府,東所原為杭州織造福德的禪院。據專家介紹,僧王府的地盤如果窺其原貌,整條炒豆胡同都應屬于僧王府,部分院落的后門直通板廠胡同。
73號院廣亮大門一間,倒座房五間,院內西配房三間,二進院,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三進院北房三間,全院環以圍廊,四進院后罩房九間。
75號院廣亮大門一間,門內為獨立影壁一座,南有倒座房六間,北為腰廳七間,中啟廳門,過廳門,進垂花門為二進院,北房三間,東西耳房各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抄手游廊環四周。后院內板廠胡同32號院,北房三間,東西耳房各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77號院廣亮大門一間,倒座房東二間,西六間。院內只存西配房五間,北為過廳七間,中啟廳門。北出一間軒門,東西連廊,北房三間,前后廊東西耳房各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抄手游廊連接各房,北房西側耳房內間應為穿廊至后院。北房三間,東西耳房各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西路院一進院南房三間,西廂房三間,北房三間,東西各一間耳房。二進院北房三間,帶前廊東西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據朱家溍先生回憶原來胡同南側有一座大照壁正對府門,府門兩旁有上馬石,上馬石旁有一對雕石矗燈;府門里兩廂置兵器架,后器架上插著兩排“阿虎槍”,面闊五間的腰廳和垂花門、后罩房等均有抄手廊相連,院內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游廊、花廳、亭、臺等建筑。正殿臺階五層,舉架高大,有脊獸;每間面闊一丈有余,進深超過兩丈;殿內墻上掛著一幅僧格林沁頭戴秋帽、身穿“巴圖魯”鹿皮坎肩的油畫像。各室內為冬季取暖,均設地炕。
僧格林沁的曾孫阿穆爾靈圭曾任清廷鑾儀衛大臣,清廷退位后又曾任民國的國會議員,家道日趨衰落。阿穆爾靈圭死后,因欠族中贍養費而被控告,法院受理公開拍賣“僧王府”。該府西部成為溫泉中學,中部賣給了朱姓人家,東部除留一部分為阿穆爾靈圭之子和琳自住,其余賣給了西北軍。一座顯赫的王府未及百年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1954年,煤炭部買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為宿舍。
北京炒豆胡同73、75、77號清末僧格林沁府
來源: 瀏覽 2133 次
上一篇:北京名人故居多是王府古建筑
更多關于 北京炒豆胡同73、75、77號清末僧格林沁府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門寺
- 中國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
- 慈壽寺萬歷玲瓏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規模最大..
- 沈陽故宮古建筑
- 玉蟾宮
- 靈壽傅氏透雕古牌樓
- 沈陽故宮
- 樊川興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樓
- 頤和園琉璃牌樓
- 國子監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樂宮
- 山西晉中市介休源神廟
- 隆興寺
- 摩訶庵
- 清化寺
- 先農壇(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墻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佛教古建..
- 廣東潮州古建筑己略黃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陰文廟
- 明清時期古建筑木石結構牌坊..
- 張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時期
- 地跨豫陜鄂的古鎮荊紫關鎮
- 懸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瓏寶塔慈壽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國石牌坊之鄉
- 承德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