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區南北小街是以朝陽門立交橋以西,以朝陽門內大街為界,兩條南北相對的街道,南面的叫“朝陽門南小街”(簡稱“南小街”),北面的叫“朝陽門北小街”(簡稱“北小街”)。這兩條街道都不長,大概加起來也就有3公里左右長。但是,這兩條街的兩側,卻有諸多的胡同;而且幾乎每條胡同里都有諸多的名人故居。目前,這兩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其東側的胡同大部分已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新建的居民樓和商廈等;西側的胡同相比起來,則還有大部分胡同保留著,盡管有的胡同已“尾大不全”了,但保留下來的大部分胡同還是基本完整的。
先說說南小街吧,其南起建國門內大街的北京站口北至朝陽門內大街。這條街由兩段街道組成,從北京站口起向北至東、西總部胡同(兩條相對的東西走向胡同)這段街道,原名叫“方巾巷”;從東、西總部胡同向北至朝陽門內大街這段街道,原名叫“朝陽門內南小街”。現在,這兩段街道合在一起統稱“朝陽門南小街”。 朝陽門北小街則南起朝陽門內大街,北至東四十條大街。
在老北京城流傳著“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我們不評論這句話,但是我想,從東城地區曾住過諸多的官宦商賈名人這一情況看,大概也算是一條主要依據吧。住過或仍住著諸多的名人,那么自然有諸多的名人居所,若說純粹的名人故居,有些也有些牽強附會了,因為有些名人居所早變成了大雜院。但作為名人曾居住過的歷史事實講,我們認為還應作為“名人故居”吧!盡管有些名人故居早已消逝,但是在當地乃至老北京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大概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在朝陽門南小街西側的一條胡同里住了40多年,如果從我們的老輩兒計算,恐怕住的時間就更長了。住久了,聽的事兒就多,見的也較廣一些,何況我們和一些名人之家也有過交往,因此我們想,還是盡自己所知,回憶一下這些名人故居吧。
別看這兩條街不長,但兩側胡同很多,諸多的胡同構成了這一地區的胡同群。據我們回憶,朝陽門南小街的西側大概自南往北原來的胡同依次是南衣袍胡同、象鼻子中坑胡同、新開路胡同、西總布胡同、外交部街、東堂子胡同、無量大人胡同、遂安伯胡同、西石槽胡同、干面胡同、史家胡同、內務部街、演樂胡同、禮士胡同、拐棒胡同;東側自南往北依次是頂銀胡同、東總布胡同、大羊宜賓胡同、趙堂子胡同、東石槽胡同、祿米倉胡同、大方家胡同、牌樓館胡同、新鮮胡同、南竹竿胡同、老君堂胡同等。
朝陽門北小街西側自南往北依次是東四二條至九條胡同;東側依次是燒酒胡同、吉兆胡同、南門倉胡同等。
若說起這些名人故居來,免不了有點兒列“豆腐賬”,但若一一詳細介紹,那么就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容下了。
我們先從南小街西側自南往北說起。其西側南端的第一條胡同是南衣袍胡同。南衣袍胡同內有很多大雜院,也有不少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院內住過知名人士;還有些名人群居的大院,如7號院被人稱作“大紅門”,因為這座紅漆大門的院子是原“兩航”起義人員的宿舍,院里不僅住過兩航起義中的一些名人,而且也曾住過一位人民解放軍的著名將領鐘赤兵將軍;住過原民航局局長沈圖。
往北與南衣袍胡同相鄰的是象鼻子中坑胡同。胡同東口路北的大院里,曾住著梁思成先生的姐姐梁思順女士,她也是一位著名人士,據說會講幾國語言。可惜這位女士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往北的新開路胡同連著清朝怡王府所在的胡同。新開路北側的一所大院,據說和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有關。新開路北鄰的胡同,便是西總布胡同,這條胡同據說在元代即已形成,歷史悠久。其與東總布胡同原統稱“總布胡同”,清朝末年,以南小街為界將其一分為二,定名為東、西總布胡同;上世紀20年代,又將東總布胡同東段與之相通的那條南北走向的城隍廟街改名為“北總布胡同”。
就西總布胡同來講,胡同路北27號(現門牌號)原是清朝重臣李鴻章的宅邸。據說,李去世時,即在此處辦理后事,發喪后,光緒皇帝下旨在該所建立專祠,祠名為“表忠祠”。李是第一個享建此祠的漢族大臣,此祠也是清代北京唯一一座漢人官吏祠堂。此處解放后被改為東城區文化館,成為當地居民開會、娛樂的場所,F在這座大院已蹤跡皆無,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某公司的辦公樓。
西總布胡同東口9號(現門牌號),曾是李宗仁先生的住宅,李從海外歸來后即住此處直至逝世。
緊鄰西總布胡同的外交部街,在民國以前一直稱石大人胡同。石大人即明朝天順年間權傾朝野的大將軍石亨,是他伺機報復,唆使明英宗殺害了愛國忠臣于謙。當年,英宗在這條街為他建府邸,故此街命名石大人胡同。1913年,袁世凱把民國外交部遷入此街,石大人胡同從此改稱外交部街。
這里還要提起一位古代重要人物,即清代被封為12個“鐵帽子王”之一的睿親王多爾袞。其府邸原在南池子,順治皇帝即位后,對其恨之入骨,即于順治8年將已死的多爾袞論罪追奪爵位,王府亦廢除。直到乾隆43年,多爾袞冤案被昭雪,因其舊府已改建成廟,便賜新府邸建在石大人胡同。后來這里改為第24中學。
外交部街東口1號曾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先生的故居,現仍存在。李先生一生演劇多出,他塑造的林沖、秦瓊、花云、岳飛、孫悟空等人物,各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是難得的文武全才老生演員?上У氖牵凇拔母铩敝惺艿狡群κ蛊淠陜H56歲便離開人世,實為憾事。其夫人候玉蘭女士也是一位著名的京劇演員。
外交部街往北是東堂子胡同。該胡同據傳有800多年歷史,且不同年代都住過名人。清朝的權臣鰲拜、大學士賽尚阿;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著名文學家、原北京大學校長、被稱為“學界泰斗”的蔡元培先生;文學大師沈從文;婦科專家林巧稚等,皆在此胡同居住過。與此胡同相鄰的北面那條胡同是無量大人胡同,原名吳良大人胡同,據說吳良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大將,后改名無量大人胡同。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29歲時,舉家搬入無量大人胡同居住。
無量大人胡同北面是遂安伯胡同,,這條胡同已不存在,著名的金寶街,就是在此胡同基礎上建成的。遂安伯胡同原是北京以貴族府第命名的胡同之一,該胡同曾住著原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人民日報》總編輯、雜文家鄧拓,他于1966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著名地質科學家李四光、人民解放軍女將軍李貞也曾在此胡同居住過。再往北的干面胡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胡同里曾住過著名文學家錢鐘書先生,橋梁專家茅以升,居住著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
這里要著重介紹一下史家胡同。這條位于干面胡同北面,且北鄰內務部街的數百米長的街巷,兩側建筑整齊,多為深宅大院。該胡同不僅歷史悠久,且名人輩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曾在此住過;一位國家領導人在此住過;我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學者、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總長、北大教授等職的章士釗先生曾住在該胡同51號院,1973年原外交部長喬冠華與章含之結婚后也在此院住。51號西鄰的53號是“好園賓館”,這座古樸典雅的四合院,據說曾是清朝大太監李蓮英的外宅,愛國將領張自忠也曾在此住過。解放后,此宅由全國婦聯接管,老一輩革命家帥孟奇、鄧穎超、康克清等都曾在此辦公。1984年,好園賓館成立,賓館門樓上由鄧穎超題字“好園”,寓意“女子園”。
該胡同還住過許多文化名人,僅以演藝界為例,眾所周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宿舍即在該胡同,內住我國話劇界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女演員、表演藝術家葉子及金雅琴夫婦等著名演員。若提起曾在此樓居住過的,已故的話劇著名演員,因飾演《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駱駝祥子》里的虎妞等而永遠留在觀眾心中的李婉芬等,這座樓也應算她們的故居吧!
史家胡同往北的內務部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胡同。該胡同明代稱“勾闌胡同”,清乾隆時改為“勾欄胡同”,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將內務部設在此地,胡同遂改名內務部街至今。該胡同內不僅有歷史悠久的北京二中,而且這條街里也住過不少名人,如街內39號是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的故居,據說梁先生在晚年憶起在這里的往事,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著名中醫李少軒大夫、著名中醫小兒科大夫周慕新也住在此胡同,他們的故居也仍在;著名演員姜文住過的大院就在此街內,即位于胡同東口路北的11號院。該院曾是清乾隆時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的府第,是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大院。
內務部街北面的演樂胡同也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胡同,因明朝時教坊司所屬樂隊在此地排練而得名。胡同里住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先生。與之相鄰的禮士胡同更有名,其中的129號院,是一所很氣派的宅院,原是清末武昌知府賓俊的住所,“文革”期間,曾為“四人幫”干將于會詠私宅。提起禮士胡同,不少人會想到曾住在胡同里的“劉羅鍋”劉墉。前幾年,一部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使得劉墉成了婦孺皆知的人物,他曾經的住處也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禮士胡同的劉家宅院,確切來講應是其父劉統勛的賜第,劉墉亦曾住于此。不過,劉府現已變成大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