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管樂器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以選料考究、做工精良、造型美觀、音色甜潤、音高準確而著稱。做生產的木制管樂器:如傳統嗩吶,管子及少數民族管樂器均采用進口上乘木材(紫檀、烏木、紅木)中篩選處理后精制而成,生產的加鍵嗩吶系列,加鍵笙系列等,經工藝處理后,其鍵型更加優美,使用更為靈巧。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2011年,“宏音齋” 被選定為國務院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收入“傳統技藝”的名錄中。“宏音齋”的第四代傳人吳景馨,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宏音齋”創辦于清朝末期,創始人吳啟瑞迫于生計開始從事樂器制作。是清朝宮廷樂器制作技藝的延續和發展。它創始于北京,發展于北京,興盛于北京。世界各地成規模的中國民樂樂團,使用的大多都是‘宏音齋’制作的民族管樂器。‘宏音齋’以制作民族管樂器材為主,仿制和復制出了許多瀕臨失傳的少數民族獨有的樂器。
宏音齋傳人吳景馨
宏音齋的第三代掌門人吳景馨女士自幼便隨父學習管樂器的演奏和制作工藝,使她很早便諳熟民族管樂器的演奏和制作精髓。近年來由她主持的“宏音齋”運用科學的管理及經銷方法,使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產品遍及世界各地,并多次在國內外的樂器展覽中博得了很高的贊譽,為眾多博物館所收藏。宏音齋現已成為中國樂器行業中的佼佼者,吳景馨女士也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產業中的領軍人物。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支持與信賴。今年五十歲出頭的吳景馨是“宏音齋”的第四代傳人,當她介紹“宏音齋”的成就和發展時,無比自豪,但是當談及她的傳承之路時,卻略顯無奈——她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但“宏音齋”這份祖業卻偏偏傳給了家中唯一的女孩。對于父親的成就,吳景馨非常引以為豪,也發自內心地崇敬。從小的耳濡目染,也使得她精通各種樂器的演奏與制作,“但是我從來沒想過接手‘宏音齋’,甚至畢業后從事的工作也和樂器毫無關系。”
吳景馨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煙草公司,這份優越的工作令許多同齡人都羨慕不已。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掀起一陣出國熱,我也憧憬著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吳景馨辭去了工作,辦妥了去美國的一切手續,不想這時,父親卻一病不起。“那時,一個哥哥遠在南京,回來不現實;另一個哥哥的工作是‘鐵飯碗’,不能輕易丟棄了;弟弟年齡又太小,還在讀書,所以只能讓我頂著了。”當時,吳景馨只是打算暫時幫父親打理“宏音齋”的工作,等父親身體好了,再交還給父親。誰知,這份家業接過手就再也交不出去了。1996年,吳仲孚去世,吳景馨正式成為了宏音齋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