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清徐縣磚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徐磚雕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經過12道工序,30多個環節,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徐縣磚雕廣泛用于山西民間古建筑中。
清徐磚雕工藝
清徐磚雕從原料的選取到出窯,要經過選土、制泥、制模、脫坯、涼坯、入窯、看火、上水、出窯九道工序,燒制磚的窯體積非常小,據說是為了 “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貨”。燒磚時一般不用“大火”,初點窯用的是“小火”,行話稱其為“熱窯”。
熱窯一天后才轉為 “中火”,一般燒一窯磚的時間是三天三夜。通常在燒完后會用“柳罐”將池水汲上窯頂,潑于覆蓋在磚塊頂部的土層上,讓水經過土層滲透過濾,將全窯中的磚塊淋透為度。色彩以青灰色為最好,磚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則不耐用。“成磚”上水后,打開“窯門”與“窯頂”散熱冷卻兩天兩夜后出窯。成磚出窯時,須對焦磚、裂磚、變形磚進行嚴格剔除。一窯成磚中,大抵可篩選八成左右的雕磚成品。 民居磚雕一般制作程序是先用磚蘸水磨平,接著進行“打稿”,“打稿”包括畫稿與落稿兩道工序,傳統畫稿一般是請當地名畫家、名書家前來打樣。落稿是將畫稿復印在磚面上,即在畫紙上用縫衣針順著線條穿孔后(約一毫米一個針孔)平鋪于磚面,用裝著黑色畫粉的“粉包”順著針孔輕輕拍壓畫稿。在雕刻時先將磚塊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后進行“打坯”與“出細”。打坯就是用刀、鑿在磚上刻畫出畫面構圖、景物輪廓、層次,確定景物具體部位,區分前、中、遠三層景致,這道工序需要有經驗的大師傅來完成,非常講究“刀路”、“刀法”的技巧。這中間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鏨子將圖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并將底部剖平,以顯示出圖案的大抵形狀;二是要“鑣”,即對圖案的深淺層次、遮擋關系進行大略表現。最后的修飾是對細部進行進一步加工,對粗糙不光潔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磚面遺留的沙眼,用磚灰調適量豬血填補。
清徐磚雕裝飾紋樣
磚雕裝飾主題可概括為祈福納吉、倫理教化、驅邪禳災三類,清徐磚雕的裝飾紋樣大致為:人物神祇、祥禽瑞獸、花草山水、器物、錦紋鶴字符等.磚雕裝飾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借代、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有約定俗成、流傳廣泛的特點,例如:借桃代壽、借牡丹代富貴、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隱喻孝、以“暗八仙”隱喻祝壽;以梅、蘭、竹、菊比擬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擬品德清廉;以蝙蝠諧音“富”、鹿諧音“祿”、雞諧音“吉”等等。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富裕美滿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追求。民間工匠將這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與深刻寓意的美好祝愿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將其繪出圖案來,然后再按照圖案與工藝程序進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