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丞,文房用具之一,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來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內附的小勺將清水舀入硯上,再來研磨習字。水丞用以貯水,器形大多口底相若,扁腹。兩晉時期燒制的青釉水丞有蛙式者。唐代越窯燒制青釉水丞,有蛙、蟾蜍式。長沙窯則燒制釉下彩及三彩水丞。
水丞材質
玉器
瓷器: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燒制了各式水丞,有青花、釉里紅、五彩、粉彩、天藍釉、粉青釉、紅釉、仿官、仿哥釉等品種。
銅器
玻璃
竹子
瑪瑙
水丞樣式
古時水丞有尊式、缽式、小口盂式等,明清以前,水丞新舊并用,既有新制作的專用文具,亦有撿古人貯水器皿專作水丞用者。
定窯白釉出戟水丞,五代,高5.4cm,口徑2.1cm,足徑2.8cm。故宮博物院藏。
水丞斂口,直腹,腹下斜收,小圈足。腹部有四道出戟棱柱。通體施白釉,圈足處無釉。水丞內附小勺一柄。
水丞,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來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內附的小勺將清水舀入硯上,再來研磨習字。明代屠隆撰《考槃余事》記載,宋代定窯、官窯、哥窯、龍泉窯等均燒造水丞,盛行一時。
青玉雙龍紋水丞,清,高6.9cm,長13.1cm,寬11.7cm,口徑4.1cm。清宮舊藏。
水丞青玉質,圓形,口內空。器腹外浮雕云紋和雙龍戲珠,二龍首皆伏于器口外沿。器外底陰刻隸書乾隆御制詩一首:
攻肖周人雅,形摹韓氏辭。云疑旉叆叇,龍亦作之而。
撫手欲生潤,澄懷足養怡。還如應真缽,祝可現蓮蕤。
款署:乾隆甲子仲春,御題。后附陰刻篆書“古香”、陽刻篆書“太樸”二閑章。
此水丞為宮中書案上專用以盛水的器皿,因研墨用水量小,故器體也小巧玲瓏。水丞的玉質純凈光潤,云龍的雕琢生動傳神,皆與盈盈水意相應合。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清,高4.7cm,長9.3cm,寬6.9cm,口徑1.35cm。清宮舊藏。
水丞碧玉質,局部有墨斑,圓雕人物和桃式容器,大小二桃相連,大桃內空,用以盛水,旁又雕一人斜倚水丞,以手扶膝,神情歡愉酣暢。
古代瓷器、石雕、泥塑等工藝中常有此種“太白醉酒”題材的作品。
竹雕蟠螭水丞,清中期,高6.5cm,口徑3.3cm。
水丞竹根制,罐式,凸唇,短頸,聳肩,鼓腹,小圈足。罐身浮雕雙歧尾蟠螭紋二,曲體回首,姿態相近,頭尾相連。其紋古拙,其形特殊,在水丞制品中較為少見。此器配有束腰四足木座。
瑪瑙桃形小水丞,清,高3.5cm,口徑2.4-3.2cm。清宮舊藏。
水丞白瑪瑙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色,作桃形,器內空,器外裝飾鏤雕的桃枝、桃葉,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紅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動逼真。
巧做也稱俏色,最早見于商代,主要是利用玉質本身的不同顏色進行設計加工。此水丞匠心獨具,瑪瑙光瑩潤澤的材質與桃的造型相結合,仿佛傳說中天上的仙桃落于書案,突出了仙壽的吉祥寓意。
竹雕蟠松水丞,清,高4.7cm,口徑最大3cm。
水丞以竹根雕成松干局部,小口窄長,如一處裂罅般。鏤雕枝葉三叢,布排于口兩側,高低錯落,亦起到耳的作用,便于水丞的拿取。下部似未經修飾,凸凹自然,竹根本身的紋理與上部浮雕的松鱗融合無間,極具裝飾意味。此器設計巧妙得體,令人愛不釋手。
釉里紅四魚紋水丞
釉里紅四魚紋水丞斂口,圓腹,臥足,形似缽。內外施青白釉,足沿無釉。外壁飾釉里紅游魚,姿態各異。外底心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
釉里紅是康熙時瓷器的重要品種之一。康熙時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紋飾具有康熙時期特點,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釉里紅四魚紋水丞,高8.3cm,口徑6cm,足徑5.3cm。
文竹貼花方水丞
水丞作四方抹角馬蹄式,凸口,方唇,平底。通體包鑲文竹為飾,口邊、足緣及轉折棱線處均鑲貼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飾變體幾何紋樣,抹角處過渡的四條窄面則于下部飾如意云頭紋。
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澤淡雅,為同類制品中較為突出者。
文竹貼花方水丞,清中期,高2.9cm,口徑3.4cm,底徑6cm。故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