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繡博物館是為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繡技藝而建立的民營博物館。湖南湘繡博物館建立于1999年,到2014年已經建立15年了,為湘繡技藝和湘繡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臺,也為湘繡技藝從傳承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更多人了解湘繡。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湖南省長沙市的劉愛云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中國湘繡博物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車站北路39號,展館共1000平方米,館藏共6000余件,由《湘繡的歷史淵源》、《湘繡的崛起》、《當代湘繡擷英》等三個主題展廳構成,展品生動地再現了湘繡工藝的演變和先輩藝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紹了湘繡發展的歷程和當代精美絕倫的作品,展示了刺繡藝術新的風采。 湘繡作品多次贈送給國家領導人以及獲得了工藝美術大獎。
湘繡具有鮮明地域特色,上與湖湘地區的楚漢刺繡一脈相承,得其遺韻;又深深扎根于廣袤的民間藝術沃土中,直接從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特別是湘中地區的民間刺繡,其針法,繡藝就是湘繡摻針繡法的前身,而勤勞、聰慧的當地繡女在推動湘繡技藝發展的過程中自身也成長起來,苗、土家、瑤、侗、白等民族的婦女也都靈巧善繡,她們成為湘繡業壯大的繡工群體。湘繡的發展,也汲取了湖南省各個少數民族繡種的長處。
湖南的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長沙烈士公園楚墓發掘的戰國刺繡殘片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漢繡珍品,向我們清晰地展現出兩千多年前湘楚地區刺繡藝術高度發展的繁榮景象。到了明清時期,在湖南民間,無論城鎮或農村的婦女,大都勤習刺繡,自繡自用,創造出大量民間刺繡藝術作品。這些繡品題材廣泛,品種多樣,風格各異,既有楚、漢刺繡神奇、浪漫的神韻,又融入施繡者個性化的創意。這種質樸而優美的刺繡藝術,反映了愛美善繡的瀟湘女子勤勞美德和聰明才智。
湘繡博物館收藏作品
《飲水虎》
《毛主席去安源》
《鄧小平繡像》
《楊貴妃》
《羅斯福總統》
《百子圖》
《吳佩孚母親繡像》
《雄獅》
《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