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玉器中,有一類器形深受人們喜愛,那就是子剛牌。
子剛,也寫作子岡,姓陸,江蘇太倉人,是明朝嘉靖至萬歷年間活躍于蘇州的著名玉雕藝術家。明朝中期,由于商品經濟發展,玉器進一步走進民間,形成了以揚州和北京為代表的兩個治玉中心。其中南派治玉風格相對精致、細膩。陸子剛是南派領軍人物。
所雕玉器造型規整,器型多變,古意濃厚,以日用器皿為多,如壺、杯、水注、筆洗、香爐之類,喜歡在器物上雕琢出人物、花卉、鳥獸及幾何圖案、詩詞、銘文等,并在器物的隱僻處雕出“子剛”、“子剛制”等款文。由于陸子剛技藝高超,他的玉雕被譽為“吳中絕技”,所制玉器人稱“子岡玉”,琢刻的玉器在明代風靡了朝野上下,并對后世的玉器藝術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雖然陸子剛是玉器行業中家喻戶曉的人物,可是文獻中對其生平事跡記載卻很簡略,但民間卻流傳著不少關于他的傳奇故事。由于陸子剛玉雕手藝極為精湛,明代皇帝在宮中也聽到了這一消息,于是下旨命他到宮廷供事。一天,為了試其才藝,皇帝拿出了一枚玉扳指,要求子剛在上面雕出一幅“百駿圖”。一個玉扳指只有拇指大小,要在上面雕出一百匹馬,這不是有意刁難嗎?大臣們都暗暗替他擔心,不想子剛卻一口應承下來,儼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幾天后,子剛按時向皇帝呈上了玉扳指。皇帝一看,扳指上只雕了三匹駿馬,遠處層巒起伏,近處有一城門,一馬由城門向城內奔去,一馬由山巒向城門飛馳,第三匹馬僅在山谷中露出了馬頭。三匹馬姿態各異,生動表現出了百馬奔騰的畫意,而且余味無窮。皇帝也深為其巧妙的構思所嘆服。盡管這只是一個傳說故事,但也反映了世人對陸子剛非凡才藝的充分肯定。
盡管陸子剛的生平事跡所載簡略,但是流傳下來的一些子剛款玉器使得我們對其非凡技藝有了更為形象的認識。
陸子剛雕刻玉器的特點是,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將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到玉雕藝術中去,把中國玉雕工藝提高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子剛一生創作了眾多玉雕作品,有精美絕倫的嬰戲圖玉執壺、環把帶蓋玉卮,有巧奪天工的文房玉洗、玉筆筒、茶晶花插,有“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發”、“價一值五十六金”的玉簪,更有令人愛不釋手的玉牌子。
陸子剛制作的玉掛件,形若方形或長方形,寬厚敦實,猶如牌子,故簡稱為“子剛牌”。子剛牌的特殊魅力,體現在別開生面的形態上,集精美的玉質、精細的雕工于一體。方形的子剛牌 ,均選用新疆和田仔料,潔白無瑕,滋潤溫柔;花紋圖案出類拔萃,多作剔地陽紋,以淺浮雕形式,將書畫圖紋表現得曲盡其美,淋漓盡致。常常一面琢山水、花鳥、人物、走獸圖,雖用琢玉工具碾出,仍不失畫家的筆墨情趣;另一面雕刻詩文,龍飛鳳舞,仿佛是名書家直接書寫在其上,并琢有子剛印款。將中國的書畫藝術鐫刻在玉牌的正反兩面,加上玲瓏剔透的牌頭裝飾,具較高的觀賞性,玩味無窮,是子剛牌存在歡迎的主要因素。
第一,子剛牌反映的是明朝晚期高難度淺浮雕的琢玉風格,清雕細鏤,一絲不茍;“子剛款牌”體現的是清代或是民國的玉器工藝,表面雖類似子剛牌,但紋里行間缺乏神韻。
第二,子剛牌多為文人佩戴的玉牌,因而圖案多具吉祥或風俗趣味,以迎合民眾的需求。
第三,陸子剛主要活動在蘇州專諸巷,屬民間玉雕藝術家,不是朝廷御用玉工,其玉雕作品上不可能出現宮中常見的龍鳳題材,否則是犯了大忌。民間大量流行的龍鳳紋“子剛款牌”,應是清末或是民國時期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