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閣帖》開創了官刻拓本的先例,是是宋太宗下令在“秘閣”中刻制而成的,所以稱為《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為什么這么珍貴,一是因為是皇帝主持雕刻的,二是因為宋太宗的刻板在一次宮中大火中被焚毀,宋太宗拓刻的本子稱之為祖刻本,堪稱我國的“書法鼻祖”。
《淳化閣帖》共四卷,第四、七、八卷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為宋代重輯、翻摹的北宋(泉州本)祖本。
到了清朝,《淳化閣帖》被安岐、錢樾、李宗瀚、李瑞清等相繼收藏。后來,大收藏家周湘云將之收入囊中。周湘云是上海灘的房地產大老板、著名的收藏家,他收藏古物書畫,藏品以青銅器及書畫為最精。《淳化閣帖》當時就藏于周湘云的故宅。1949年解放后,我國著名書帖研究家上海文管會主任徐森玉對《淳化閣帖》的回收工作也十分關注,經過他的調查考證,認為此帖仍在周家。凡是征集周湘云所藏,徐森玉都親自上門,但唯獨不見《淳化閣帖》。周湘云逝世后此帖流出國門,該帖的最后一位收藏者是美國收藏家安思遠先生。
1996年9月,經過多方面的協商,安思遠攜四卷《淳化閣帖》來到北京,在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展覽。啟功和國內專家對這四卷法帖進行了鑒定,一致認為是宋刻宋拓無疑。故宮博物院通過王立梅女士溝通,希望能夠促成以其他文物交換《淳化閣帖》一事。安思遠提出可以用故宮收藏的朝珠交換,但是故宮只肯出三串一般的清代朝珠,以至于著名書法家啟功老先生給國家文物局負責人寫信:“竊念我故宮所存清代珠寶之屬甚多,只有經濟價值。而與歷史文物不可并論。倘略出夠資格之珍珠寶石物品,出手方不寒儉。”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接到信后,讓王立梅女士親自到故宮博物院再行挑選可供交換的物品。但最終結果未能讓安思遠先生如愿,他得到回告,有好的,但都是在典章制度中有記載的,不宜拿出交換。
安思遠提出故宮收藏的翡翠或家具也可以,故宮博物院又拿出翡翠。安思遠看了之后不以為然;安思遠提出用紅木家具交換亦可,故宮博物院又端出一把紅木椅子……最終的交換沒有成功。歷經種種變化,安思遠還是把話留下:“我還可以等,先將它們放在香港,如果有消息,我可以馬上將它們送回來。”
安思遠先生最終沒有等來交換的消息。到了2002年,老先生年事已高,身體虛弱,據說在房間里也難走足二十步,他沒有后代,也沒有合法繼承人。按照美國法律,一旦安思遠故世,包括《淳化閣帖》在內的所有遺產均歸國家所有,他收藏的相關文物極有可能進入一向收藏中國文物豐盛的美國弗利爾博物館,那《淳化閣帖》將永無返國之望,為了實現讓《淳化閣帖》回歸中國的愿望,安思遠先生透露了出讓《淳化閣帖》的消息。
2003年4月初,上海博物館邀請王立梅代表上海博物館和安思遠商談購買的事情。到達美國的4月7日晚,王立梅立即登門拜訪安思遠先生,并明確地向他提出欲收購《淳化閣帖》,希望他給一個合適的價格。安思遠告訴她:“我只希望《淳化閣帖》回到中國,所以我對日本人開的價是1100萬美元,對其他中國人開的價是600萬或550萬美元。我知道您是為國家買,所以給您的價格是450萬美元。”在安思遠先生看來,是中國藝術給他一切,他也要將這一切還給中國。
4月9號晚上,在安思遠家,王立梅對四卷《淳化閣帖》進行了驗收。雖然安思遠對王立梅及其信任,她還是按規則辦事,在接下來的兩天里,辦理了由北京歌華集團駐美辦事處出面做擔保的相關事宜。
4月11日上午,王立梅和紐約的兩位好朋友一起冒著大雨去安思遠家,將已經包裝好的《淳化閣帖》取走,然后直赴機場。手里提著這不顯眼的黑帆布旅行包,王立梅從容地登上了祖國的飛機,她心里踏實了,默默地念著:幾年了,終于把《淳化閣帖》帶上了回歸祖國的旅程。至此,流散海外的我國千年國寶終于安全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