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歌在民間又稱“唱龍舟”或簡稱“龍舟”,是流行于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一般認為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間,相傳為一名原籍順德龍江的破落子弟所創。其表演形式為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鑼或小鼓作間歇伴奏吟唱,聲腔短促,高昂跌宕,詼諧有趣,富有宣泄效果。唱詞以七言韻文為基本句式,四句為一組。腔調簡樸流暢,富有鄉土氣息,宜于敘事抒情。節目內容豐富,從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到時事新聞幾乎無所不包。但由于民間藝人識字不多,且多為口耳相承,流傳下來的并不多。
歷史上的龍舟歌多由藝人走街串巷演出,在重大的民族節日或各種喜慶場合很容易覓見他們的身影。龍舟歌中蘊含著大量的民俗信息,影響所及,連粵劇也吸收其唱腔為演唱的重要曲牌,曲牌的名字就叫【龍舟歌】或【龍舟】。
廣東省時下年輕一代價值取向轉變,龍舟歌出現了后繼乏人的局面。龍舟歌的核心流傳地順德,目前會唱者僅四五人,且未發現有主動拜師學藝的青年人,急需采取有力可行的保護措施,讓龍舟歌能繼續傳承下去。
龍舟歌曲藝
來源: 瀏覽 1397 次
上一篇:廣東漢劇
下一篇:江西九江十大特色美食小吃
更多關于 龍舟歌曲藝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