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是大明朝第二位皇帝的朱允炆年號,在位5年。惠帝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的孫子,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后,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
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大事年表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戊寅)
閏五月 八日,帝病危。十日,卒于西宮,時年七十一歲。遺詔,太孫允炆宜登大位。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同日與皇后同葬鐘山之陽,名孝陵。上謚號為“太祖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后有改動)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后。
六月 以受顧命之兵部左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太常寺卿,曾伴讀東宮之黃子澄兼翰林院學士,同參軍國大事。
七月 齊泰與黃子澄建議削藩。周王朱以謀反罪名被逮捕。征漢中府教授方孝孺至,擢為翰林院侍講。日侍帝左右備顧問。臨朝奏事,臣僚面議之事,命方就殿中批答之。
八月 廢周王朱為庶人。又命逮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燕王朱棣則疑懼。
十月 當初隨從燕王來北平的僧道衍密勸燕王起兵。燕王稱病,但暗自練兵。
十一月 帝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史,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并受密旨,監視燕王。
十二月 燕府長史葛誠,奉燕王命奏事京師。帝召見,問府中事,葛誠以實相報。帝遣還,令其在逮燕王時作內應。王有所察覺。
建文元年(1399年 己卯)
正月 命禮部侍郎董倫、王景等十人修太祖實錄,又命侍講學士方孝孺總其事。
二月 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妣常氏為孝康皇后。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后。冊太孫妃馬氏為皇后,立皇長子文奎為皇太子。封弟允熥為吳王,允為衡王,允熙為徐王。侍講方孝孺,為了復古,建言:升六部尚書為正一品,設左右侍中,位在侍郎上。改都察院為御史府,都御史為御史大夫。罷十二道為左、右兩院,左曰拾遺,右曰補闕。改通政史司為寺,大理寺為司。詹事府增置資德院。翰林院復設承旨。改侍讀、侍講學士為文學博士。設文翰、文史二館,文翰以居侍讀、侍講,文史以居修撰、編修、檢討。殿、閣大學士并去“大”字,各設學士一人。改謹身殿為正心殿,增設正心殿學士一人。其余內外、大小諸司及品級、階勛,均仿《周禮》制更定。帝皆從之。
三月 調兵加強北平周圍,并密諭北平左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等嚴為之備。遣刑部尚書暴昭及戶部侍郎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訪使,分行天下。昭至北平得燕王諸不法狀,密奏之。
四月 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皆以罪廢為庶人。
六月 岷王楩以罪廢為庶人。
七月 詔逮燕府官屬。王與護衛張玉、朱能、道衍謀,決定以計取之。伏兵端禮門內,遣人示以朝廷所逮之姓名,張昺、謝貴乃至,伏兵起,擒張昺、謝貴及葛誠,皆斬之。燕王舉兵反,上書指斥齊泰、黃子澄為奸臣。并根據祖訓所言:“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為天子討平之。”稱其師曰“靖難。”爆發“靖難之役。” 帝閱長興侯耿炳文所率北伐大軍敗于真定,有憂色,另拜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召炳文還京師。召遼王朱植、寧王朱權至京師,寧王不至乃削其護衛,遼王至京師,亦徙之荊州。是歲,帝建省躬殿。
建文二年(1400年 庚辰)
六月 帝用齊泰、黃子澄計,兵履敗,欲求和,尚寶司丞李得成慷慨請行,諭燕王罷兵。王不聽,得成附于燕。
八月 承天門災。詔求直言。方孝孺改午門曰端門,端門曰應門,承天門曰皋門,前門曰路門。從之。
建文三年(1401年 辛巳)
六月 燕王用道衍計,大軍直取南京。帝諭燕王罷兵,王不聽,帝乃罷齊泰、黃子澄以緩燕兵。
建文四年(1402年 壬午)
四月 燕兵戰勝于靈璧。帝召還齊泰、黃子澄,擬割地求和不成。
六月 燕兵渡江。逼京師之金川門。谷王橞、曹國公李景隆開門迎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列入奸臣榜,共八十余人,誅連甚廣。文臣楊榮、楊溥、楊士奇等二十余人皆叩馬首迎附。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復周王、齊王榑。命王府六部:建文中所改易之洪武政令各條皆復舊制。仍以洪武紀年,今年稱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為永樂元年。復諸殿、門舊名。
七月 命翰林待詔解縉為侍讀,編修楊榮、楊溥、楊士奇為修撰等。
九月 大封靖難功臣。封丘福為淇國公朱能為成國公,侯伯數十人。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同直文淵閣,預機務,與解縉、黃淮等七人,并朝夕侍左右。
十一月 立王妃徐氏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