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明朝成立,年號洪武。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辛卯)
五月 紅巾軍起義爆發(fā)。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丙申)
三月 朱元璋集慶建制。徽州老儒朱升獻策。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癸卯)
四月 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zhàn)鄱陽湖。
五月 設禮賢館,集劉基、陶安等人講論經(jīng)史。
八月 陳友諒中矢死,漢遂平。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甲辰)
正月 參知政事李善長、大將徐達屢上表勸進,至是奉朱元璋為吳王。建百司官屬。置中書省,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及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郎中、張昶為左司都事。
三月 朱元璋至建康(南京)定大都督府等衙門官制品級。江西行省以陳友諒所用之鏤金床進,朱元璋認為“陳氏父子窮奢極靡,焉得不亡,”即命毀之。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丙午)
八月 拓建康(南京)城。命劉基等卜地,作新宮于鐘山之陽,在舊城東,白下門之外二里許。(另本作三里許)
十月 派徐達北征故元勢力。
十二月 主持營繕者以宮室圖進呈,朱元璋見圖中有雕琢奇麗處,即命去之。
吳元年(1367年 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
二月 拓建康城完工。
七月 命選道童俊秀者充樂舞生至是集中。朱元璋御戟門召學士朱升、范權(quán)領樂舞生入見。并親擊石磬命朱升辨五音,升不能辨,以宮為徵。
八月 圜丘、方丘及社稷壇成。圜丘在京城東南正陽門外鐘山之陽;方丘在太平門外鐘山之北,社稷壇在宮城之西南,北向。
九月 太廟成。在宮城東南,皆南向。置內(nèi)使監(jiān),秩正四品。后改置內(nèi)使監(jiān)、御用監(jiān)皆正三品,各設令、丞、奉御、典簿正三品至正七品,皇門官、春宮門官、御馬司正五品,尚寶司兼守殿、尚衣、尚佩、尚履、尚藥、紀事等奉御,皆正六品。新宮殿成。正殿曰奉天殿,前為奉天門,后為華蓋殿,再后曰謹身殿,皆翼以廊廡。奉天殿之左右曰文樓、武樓。謹身殿之后為乾清宮、坤寧宮,六宮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門南曰午門,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玄武。
十月 命百官禮儀俱尚左。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余官皆同。
十二月 置尚寶司、教坊司官職。尚寶司卿一人,秩正五品,少卿一人,從五品;丞一人,正六品。置侍儀司秩從五品;置教坊司秩正九品,掌宴會音樂,以樂工為之,設大使副使各一人,和聲郎二人。命置內(nèi)職六尚局。中書左相國李善長率禮官進即皇帝位之禮儀、鹵簿、百官拜位之制,及冊立皇后、皇太子禮儀。
明洪武元年(1368年 戊申,元至正二十八年)
正月 初四日,朱元璋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國號曰明,建元洪武。立妃馬氏為皇后,立世子朱標為皇太子。布告天下。朱元璋自舊內(nèi)遷新宮。置東宮官屬,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以下官各有兼職。中書省翰林院進郊社宗廟祭儀。
八月 朱元璋決定實行兩京一都,詔以應天(原建康)為南京,以開封為北京。前后數(shù)至北京巡狩。
洪武二年(1369年 己酉)
二月 得元代十三朝實錄,命左丞相李善長、前起居注官宋濂等人率部分文人纂修《元史》。洪武帝親享先農(nóng),耕南郊籍田。
八月 定內(nèi)侍諸司制。計:內(nèi)使監(jiān)奉御六十人,尚寶一、尚冠七、尚衣十、尚佩九、尚履八、尚樂七、紀事二、執(zhí)膳四、司脯二、司香四、太廟四、涓潔二。置尚酒、尚面、尚醋、尚染四局,御馬、御用二司、內(nèi)庫倉及東宮典璽、典翰、典膳、典服、典樂、典乘六局,又置門官。
九月 作御寶六:白玉三,青玉三,文曰:天子行寶、天子信寶、天子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皇帝之寶。詔建臨濠(鳳陽)為中都。
洪武三年(1370年 庚戌)
二月 恢復科舉制度。
四月 分封諸王,詔封皇子樉為秦王、棡為晉王、棣為燕王、為吳王、楨為楚王、榑為齊王、梓為潭王、為趙王、檀為魯王。后個別人有改封。
五月 冊貴妃孫氏、充妃吳氏、惠妃郭氏、寧妃郭氏、定妃達氏、順妃胡氏。
六月 定朝會之禮儀。
九月 定朝會宴享樂舞之數(shù)。
十月 定文武官冬衣。重定內(nèi)使服飾之制。
十二月 作奉??師韓國公李善長致仕。中書右丞忠勤伯汪廣洋為右丞相,參政胡惟庸為右丞。
四月 冊常遇春女為皇太子妃。
六月 定中官禁令。定女職之制,設六局一司,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局各領四司,一司為宮正司。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定公主宅制。造紅牌鐫戒后妃之辭。
洪武七年(1374年 甲寅)
八月 建立衛(wèi)所制度。
九月 貴妃孫氏卒,年三十二歲。
十一月 更建奉先殿。
洪武八年(1375年 乙卯)
七月 改作太廟。
九月 改建大內(nèi)宮殿。
十月 命皇太子、秦王、晉王、楚王、靖江王游中都,講武。
洪武九年(1376年 丙辰)
七月 韓國公李善長之長子李洪,娶皇長女臨安公主。
洪武十年(1377年 丁巳)
六月 丙寅,命中外政事先啟皇太子,然后奏聞。
十月 更建大內(nèi)宮殿成。
十一月 帝以大內(nèi)宮殿不侈,謂侍臣曰:“節(jié)儉足以養(yǎng)性,侈靡必至喪德……。”己卯,皇次孫朱允炆生。丁亥,冬至日,始合祀天地于奉天殿。
洪武十一年(1378年 戊午)
正月 封皇子椿為蜀王、柏為湘王、桂為豫王、楧為漢王、植為衛(wèi)王。改封吳王朱橚為周王。建皇陵碑,帝因儒臣多文飾,親自作文,直述微時艱難,刻之。
七月 癸巳,皇孫朱高熾生,燕王出,嫡長子。
洪武十二年(1379年 己未)
二月 作神樂觀。
十二月 右丞相汪廣洋,因欺君貶海南,又追殺之。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庚申)
正月 以謀反誅左丞相胡惟庸,并興胡黨之獄,株連者一萬五千余人。
三月 燕王朱棣之國北平。
九月 乙巳,萬壽節(jié),御奉天殿受朝,宴群臣于謹身殿,后歲以為常。
洪武十四年(1381年 辛酉)
七月 皇后千秋節(jié),始定皇后朝賀禮儀。
洪武十五年(1382年 壬戌)
正月朔 宴群臣于謹身殿,始用九奏之樂。
八月 馬皇后卒。年五十一。定皇后大喪禮儀。謚孝慈。
九月 葬孝慈皇后于鐘山之陽。
洪武十七年(1384年 甲子)
十月 冊李氏為淑妃,攝六宮事。不久卒,更冊寧妃郭氏為淑妃,攝六宮事。
洪武十九年(1386年 丙寅)
八月 皇太子往盱眙,葬三祖帝后衣冠,加修筑,曰祖陵。
洪武二十年(1387年 丁卯)
二月 帝閱武于午門外。命自今起,將軍、衛(wèi)士每日習射于午門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庚午)
四月 因涉嫌謀反,賜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死,時年七十七,其家屬七十余人皆誅。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辛未)
三月 封皇子Ꝃ為慶王、權(quán)為寧王、楩為岷王、橞為谷王、松為韓王、模為沈王、楹為安王、桱為唐王、棟為郢王、為伊王。
十一月 本年八月皇太子奉命巡撫陜西,至是還京師,獻上關洛形勢圖,擬都長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壬申)
三月 豫王桂改封代王、漢王橫改封肅王、衛(wèi)王植改封遼王。
四月 皇太子卒,年三十九。
八月 葬太子于馬皇后陵之右,謚曰懿文。建宗人府、五府、六部、太常司官署于朝門外,東西向,惟三法司仍太平門外。
九月 庚寅,冊立皇第三孫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癸酉)
正月 冊諸妃生子者。
二月 興藍玉案。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戊寅)
閏五月 八日,帝病危。十日,卒于西宮,時年七十一歲。遺詔,太孫允炆宜登大位。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同日與皇后同葬鐘山之陽,名孝陵。上謚號為“太祖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tǒng)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后有改動)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后。
六月 以受顧命之兵部左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太常寺卿,曾伴讀東宮之黃子澄兼翰林院學士,同參軍國大事。
七月 齊泰與黃子澄建議削藩。周王朱以謀反罪名被逮捕。征漢中府教授方孝孺至,擢為翰林院侍講。日侍帝左右備顧問。臨朝奏事,臣僚面議之事,命方就殿中批答之。
八月 廢周王朱為庶人。又命逮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燕王朱棣則疑懼。
十月 當初隨從燕王來北平的僧道衍密勸燕王起兵。燕王稱病,但暗自練兵。
十一月 帝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密旨,監(jiān)視燕王。
十二月 燕府長史葛誠,奉燕王命奏事京師。帝召見,問府中事,葛誠以實相報。帝遣還,令其在逮燕王時作內(nèi)應。王有所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