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波畫廊(Chambers Fine Art),總部在美國紐約,分部是北京前波畫廊。前波畫廊總部位于紐約的中心藝術地段雀爾喜區(Chelsea),其“前波”(Chambers)之名取自十八世紀英國著名建筑師威廉.錢伯斯勛爵(Sir William Chambers)。錢伯斯勛爵不僅在建筑設計上頗有建樹,同時還是中國園林設計觀念在西方的重要闡釋和推廣者。前波畫廊創始人及現任主管人Christophe W. Mao(茅為清)深受錢伯斯勛爵啟發,自2000年起,舉辦了各種內容新穎豐富的展覽,并將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舞臺上的最優秀的藝術家及作品介紹給美國觀眾。
前波畫廊的展覽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已經較有名氣的藝術家的個人展覽,另一種是由著名學者和藝評人策劃的主題展覽。前波畫廊的開幕首展推出了北京藝術家呂勝中的個展《初次見面》。呂勝中是八十年代涌現出的中國藝術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傳統的宣紙和剪刀為媒介,將前波畫廊的展覽空間轉化成為色彩鮮明的廟宇。這次展覽喚起了中國生命活力的一種特殊形態,與年輕一代藝術家對當代城市文化的關注截然不同。
在前波畫廊舉辦的許多創新展覽中,有兩個展覽特別探索了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與當代藝術家實踐之間的關系。 在《石頭與藝術》的展覽中,古老的明清供石與利希騰斯坦(Roy Lichtenstein)及展望等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共置,反映了不同藝術家對這一中國古老文化傳統的反應。由巫鴻策劃的《水墨變奏曲》展出了一系列同“水墨”這一重要中國傳統藝術媒體有關的當代藝術作品,也表現了當代藝術家對這一古老傳統的理解和珍惜。其他一些展覽則以當代中國的面貌為主題。《混凝土》以混凝土這一建筑材料為線索,探討了中國目前城市環境的大型變遷現象。《趣味過剩》展覽展出了許多年輕藝術家,如洪浩、史金淞等的新作品。這些展出的作品對中國現代生活中“過剩”的現象作出了反應。
2007年,前波畫廊在北京草場地開設了一個新的場地,駐進由著名觀念藝術家和建筑設計師艾未未設計的新空間。北京前波畫廊的建立不僅完善了我們呈現成熟藝術家作品的模式,又增強了我們發掘新起之秀的能力。前波畫廊位于草場地的紅房區內,庭院中展示邱志杰、宋冬和尹秀珍及鄭國谷的作品,而環繞著庭院的是東西兩個大展示空間,及后面一個用于展示錄像和裝置作品的小空間。如同紐約畫廊一樣,露天場所被融入進了整個建筑的設計中,為展示裝置作品,舉辦文化、社交活動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