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壁畫是云南麗江白沙古鎮特有的納西族文化,白沙壁畫繪制從明初到清初,先后延續了300多年。明末清初,是麗江壁畫繁榮鼎盛時期,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在這漫長歲月中,麗江經歷了十多代土司與流官們的統治。
麗江壁畫分布于漾西之萬德宮、大研鎮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覺宮、崖腳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國寺、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護法堂、大定閣、雪松村之雪松庵等處。
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顯其富有,所以他大建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筑群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均為該時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隊的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麗江壁畫分布于漾西之萬德宮、大研鎮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覺宮、崖腳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國寺、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護法堂、大定閣、雪松村之雪松庵等處。”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畫融漢、藏、納西文化一體,眾教合一,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
白沙壁畫簡介
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并蓄,獨樹一幟。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準確,人物形象逼真,明顯吸取了東巴畫粗獷、色彩對經強烈、線條均勻、筆法洗煉等特點。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對飛跑的駿馬、盛開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鳥草蟲等自然風光都有描繪,這些畫都明顯展示了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以宗教為折光,融入了畫師們的美學思想,或隱或現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溥歷時期300多年的時間里陸續繪制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制工作。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納西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