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千佛洞的玄奘西游取經壁畫非常著名,可以說是最早的西游記原型。瓜州對唐玄奘有著很深的情誼,榆林窟也有多幅涉及西游的壁畫。玄奘當年私自西行,路過安西在塔爾寺講經一個多月,并得到當時守軍極大的幫助。站在鎖陽城遺址還能看到當時塔爾寺的殘塔,就在去東千佛洞的路邊。
石窟兩壁各有一幅唐僧取經壁畫,以馬背上是否馱有經書作為參照,西北壁上繪《唐僧取經歸來圖》,東南壁上繪《唐僧取經圖》。兩幅壁畫長度各約3米,皆繪有完整師徒四人和白馬形象,壁畫四周有約10厘米寬的墨框。
東南壁《取經圖》的保存情況略遜于《取經歸來圖》,壁畫尾部墻體開裂,致使部分壁畫剝落。取經隊伍的前進方向與西北壁相反,開路先鋒依舊是孫行者,頭戴緊箍,側身回望,右手持棒,左手攥拳于腰間。唐僧依舊戴瓜皮帽,圓臉大耳,眉清目秀。與《取經歸來圖》不同,此幅腳穿黑色薄底鞋。沙僧肩扛降魔杵,轉頭望向后方的八戒,伸左手兩指指向前方。白龍馬跟在沙僧身后,頭長方,雙目圓睜前視,低頭前行。白馬身體線條圓潤流暢,馬腿部分不存,馬背空無一物,表明師徒四人在拜佛求經途中。豬八戒依舊在取經隊伍的最尾處,形象與西北壁壁畫中相仿,肩上扛方頭七齒釘耙,腿部壁畫剝落嚴重。
東南壁壁畫人物位置略顯散亂,實則以各自姿勢與面部表情互相聯系。《取經圖》為眾人向著窟中主尊“走”來,依次是孫悟空、唐僧、沙僧、白馬和豬八戒,以示意前往西天;《取經歸來圖》則是人物背對主尊而去,返歸東土,由行者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