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土崩瓦解的世紀,匯聚在皇家的大量珍寶隨著清王朝的覆滅而流落到民間,其中不乏唐宋元明清的名家作品,且大多是流傳有序的名跡。一些民間富商或者貴族子弟開始收藏這些珍貴的古代字畫,這些收藏家都有雄厚的財力,為收藏奠定了物質基礎。他們的藏品絕大多數是有的是宋代《宣和畫譜》、《秘閣畫目》著錄,有的是干隆《石渠寶笈》初一、二、三編著錄的。
其中在字畫鑒賞領域和收藏領域、影響之深遠有龐元濟、吳湖帆、張伯駒、王己遷、張蔥玉這幾位堪稱“20世紀中國書畫收藏大家”。
一、龐元濟(1864-1949),字萊臣,號虛齋,祖籍浙江吳興。龐氏家藏豐厚,門類眾多且較為齊全,多為真跡,歷代名人字畫藏品數以千計,有唐代懷素、顏真卿、張旭、陸彥遠、陸柬之、孫過庭等真跡、有南北宋名家巨然、馬遠、董源、夏圭等,還有元四家、明四家、清大四王、小四王、清僧、金陵八家、揚州八怪(揚州畫派)、海派名家等。龐氏藏有世人熟知的風流才子唐寅(唐伯虎)的花鳥、人物、山水、工筆、兼工帶寫的各類作品。龐氏曾著書《虛齋名畫錄》、《虛齋名畫讀錄》流傳于世,這些珍貴的著作已成為當今藝術圈收藏圈研究古字畫必備的參考工具書。
朱剛,字克柔,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女人,南宋高宗時緙絲名手、畫家。她家境貧寒, 從小學習緙絲,以緙絲女紅聞名于世。朱克柔織的緙絲,表面緊密豐滿,絲縷勻稱顯耀,畫面配色變化多端,層次分 明協調,立體效果極佳,有的類似雕刻鑲嵌。她所的人物、樹石、花鳥均極精,暈色和諧,清新秀麗。后世收藏家珍同名畫。甚至連宋朝皇帝也派宦官到江南去搜刮。宋徽宗還曾親筆在一幅“碧桃蝶雀圖”上題詩。
1952年的12月,中國收藏大家龐萊臣的嗣子龐秉禮及兩個孫子龐增和、龐增祥將一批文物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人朱克柔的緙絲《蓮塘乳鴨圖》。
二、吳湖帆(1894-1968),是海上著名畫家、鑒賞家和收藏家,祖籍江蘇吳縣。吳湖帆出身名門世家,祖父是清朝紅極一時的顯臣、金石大家吳大澂,家中收藏極為富有。他的鑒藏早在20世紀初期二三十年代就已名噪一時。王己遷、徐邦達皆為其入室得意弟子,代表藏品有唐高宗臨虞永興《千字文》、唐懷素的草書《各字文》、宋米芾的《多景樓詩》、南宋楊皇后的《櫻桃黃鸝圖》、宋高宗趙構的《千字文》、元趙子昂的《枯木竹石圖》和《楊妃簪花圖》、黃公望的《浮巒暖翠圖》和《富春山居圖》、吳鎮的《多福圖》、王蒙的《松窗讀易圖》等唐宋元名跡。吳還有一大特色收藏就是狀元扇,解放后,他悉數贈與了蘇州博物館。
三、張伯駒(1898-1982),字叢碧,祖籍河南項城。其父張振芳曾任袁世凱時期的直隸總督。張伯駒天賦極高,擅詩詞、工字畫、精音律、通鑒賞、會古琴、懂京劇,玩圍棋,但即便如此,張伯駒最為世人稱道的還是他的書法和收藏;他的中國書畫藏品中包括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繪畫和書法、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西晉陸機的《平復帖》以及唐代李白的《上陽臺帖》、杜牧的《張好好詩卷》、宋代范仲淹的《道服贊》、宋徽宗趙佶的《雪江歸棹圖》、黃庭堅的《諸上座帖》、宋楊婕妤的《百花圖卷》、元代趙雍《五家合繪》、宋拓《九成宮醴銘冊》等國寶級名作,張伯駒為這些書畫收藏傾注了畢生心血,比如光為收藏展子虔的《游春圖》就變賣掉自己最好的房產,1956年張伯駒為豐富國家博物館館藏將上述藏品悉數捐獻給了國家。
四、王己遷(1907), 美籍華人,現代著名書畫家、鑒賞家,收藏家。生于東吳世家,為王鏊第十四代嫡孫。早年曾拜蘇州名畫家大收藏家顧麟士為師,20年代在上海投師吳湖帆,30年代應邀出任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籌備委員會特邀顧問,后又與德國孔達女士合著了《名清畫家印鑒》一書,并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40年代移居美國至今。王氏藏有郭熙、武宗元、董源、巨然、李唐、馬遠、倪瓚、趙子昂、吳鎮、唐寅、八大山人、石濤等大家精品。1999年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王己遷以近144萬美元購進宋代郭熙的《秋山行旅圖》。
王氏藏有北宋武宗元的唯一傳世之作《朝元仙仗圖》,圖為絹本墨筆。
北宋武宗元《朝元仙杖圖》(局部)
五、張蔥玉(1915-1963),字珩,祖籍浙江吳興。張蔥玉出身在一個富庶顯貴的大資產階級家庭,家族經濟實力雄厚。在民國時期一度因喜好專收唐、宋、元代名家名跡,明清作品基本排斥不收。藏品積累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的收藏成就就與張大千、吳湖帆已不分伯仲,不相上下。代表藏品有唐代顏真卿《竹山堂聯句詩冊》唐代張萱的《唐后行從圖》、唐周 《戲嬰圖》、元代趙善長《山水》、元代顏輝的《鐘馗出獵圖》、元道士張彥輔的《竹幽禽圖》等。后來因其經商失敗,唐代這些名跡都變賣流散到了國外。新中國成立后,張蔥玉被聘為故宮博物院鑒定委員,曾擔任國家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