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印泥制作的材料主要是蓖麻油、朱砂、艾絨混合物。“泥封”就是印泥前身,自從蔡倫發明造紙,很快公私文件奏章函札,一律改用紙張,封泥因此不合實用。于是有人研究把朱砂研成細粉,用水調勻,涂在印上,再轉而印到紙帛錦絹上的印泥替代封泥.
古法印泥的制作方法
古藝印泥顏色鮮艷,歷久不變,無侵蝕性;泥質細膩有光澤,富彈性,印文無滲紅;歷久不霉爛,不硬結。一切印泥原料都準備就緒,最后一道手續就是調合印色了。制朱砂或制銀砂一兩,制油二錢四分,寸方金箔六張,加入煅油少量,以能拌合為標準,放在乳缽里,由里向外順研,研到油不浮、砂不沉為最低尺度。如果能多研,遍數越多,顏色越鮮艷,而且不褪色。加入制過艾絨,順研三百匝,放在闊口細瓷器皿里,上蓋玻璃板曬五至七天,因為朱艾油三者剛剛調和,短時間內彼此尚不相融混,常用竹制或竹骨扁簪隨時翻騰拌攪,再經三個月后,朱艾油三者才能相混相合,則綝纚耀彩,仿佛胭脂初染才算大功告成,制成極品印泥。
古法印泥主要材料
印泥用油——蓖麻油的配制
調制印泥的油,茶油、蓖麻、胡麻、菜油,都可以使用。茶油清洌,歷久不助膩。蓖麻厚重,好處是著紙不滲。胡麻性浮,合色較差。菜油色黃,性滯易滲。不過茶油煎煮,手續過分繁復,一不小心,就全盤失敗,所以現在煎油只采用蓖麻一種了,雖然比用茶油手續稍簡,可是不會失敗。
蓖麻又叫草麻,霜降后選足粒的蓖麻子曬干,放在避塵透風的竹籃里,等到第二年取出,先把蓖麻用石舂搗碎,榨取蓖麻子油備用。
蓖麻子油五斤、純凈拍芝麻油一斤、藜蘆三兩,豬牙皂二兩、炮附子二兩、干姜二兩、白蠟五錢、桃仁二兩、土子一錢(以上藥物中藥店均有售),共同倒入一瓷質容器里(忌用鐵器)滾沸四小時,然后改用文火煨炙三天三夜,把渣滓全部濾凈,剩下的油汁,貯入有蓋的瓷罐,埋入陰涼土下三尺。陰冷十天后將罐取出再曬,夏季曬三天,冬季曬六天,等剩余水氣完全消失,就可備用了。如果煅油一時用不完,將罐口嚴密固封,隨時取用,只要保存好,不沾灰塵,可以百年不壞。
艾絨的處理
制造印泥主要原料除了朱砂或銀朱外,還有一樣是艾絨。河南陽陰產的叫北艾,浙江四明產的叫海艾,湖北蘄州產的叫蘄艾。理艾的方法首先摘去梗蒂,用篩子篩掉碎屑,專留艾葉,用棕繃搓揉,把艾葉外衣褪盡,再用乳缽磨研。為恐艾衣尚未褪盡,再用小繃弓彈打,把剩余艾衣艾葉筋絡彈去,然后用石灰水浸泡七八天,另換清水微火煎煮一天一夜,連續換水榨去艾葉黃水,到黃水變成白色,把艾葉干透,再篩再彈,艾葉里的黑心就可以全部去盡,大約一斤艾葉,最后僅能得到艾絨三到四錢,才算合格。
此外木棉、燈芯、竹茹、藕絲都是可以用來制印泥的。不過棉花性軟,燈芯莖剛,竹茹體滑,藕絲柔弱,都不如艾絨。近來有人提倡用藕絲,那要特別加工,如果加工不當,反而不如艾絨。
朱砂
古法印泥制印色方面,自然是以朱砂為主要的原料,所以要得極品印泥,首先要精選朱砂。中國朱砂以湖南辰州所產的朱砂為最好。朱砂又有老坑新坑之分,顏色發紫,色不染紙的是老坑砂。顏色鮮艷,色易染紫的是新坑砂。名稱有箭鏃砂(俗名箭頭)、豆砂(俗名豆瓣)、劈砂、末砂、和尚頭幾種。箭鏃是朱砂中極品,豆砂大小如同黃豆,跟劈砂都算朱砂的中品,末砂加雜有碎石,和尚頭色澤紫中帶黑,屬于次品。又有一種煅炙過朱砂,紫而不鮮,外行一看,以為上品,其實過久變黑。宋代開禧德佑兩朝鑒賞歷代書畫所蓋玉璽,后來都呈現黑紫顏色,就是印泥所用的炙過的朱砂。
乳朱砂法
極品朱砂不但顏色鮮紅,而且隱泛寶光,先用燒酒搓洗干凈,在太陽下曝曬干透,入藥臼碾細,用擂缽慢研,略粗的另用細篩篩過再研,總之,越細越好。然后取出放在乳缽里加入廣膠水再研,膠水的多寡,那就要看個人的手法了。然后再加滾水跟膠水等份,擂十幾二十下后,把漂浮的朱砂,撇到瓷盆里。打底朱砂加膠加水再研,把浮起來的朱砂,一次一次撇到瓷盆里澄清,表面會浮起一層黃膘,用涼水再淘,看黃水淘凈曬干,不要浮砂、底砂,專留中間菁華備用。這種朱砂叫砂棟,曬干的就可使用,可是千萬不可有塵土羼入。這是制印泥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工作,這個方法叫“乳朱砂法”。
飛銀朱法
制印泥自然是用朱砂最好,如果沒有朱砂,也可以用銀朱代替,銀朱是福建漳州汞煉過的最好。先用泉水把銀朱淘洗,銀朱里所含的油質,經過洗滌自然會漂在水面,細心把浮油撇去,等銀朱曬干,就可應用。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朱砂制的印泥,不可摻入銀朱,銀朱制的印泥,也不可以摻入朱砂,假如兩者并用,印色也會變黑。這個方法叫“飛銀朱法”。飛銀朱的水,以山泉為最,河水次之,進水又次之,雨水礬水均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