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紅釉是礬紅彩的一種,抹紅釉瓷器最早出現在明代中晚期,應該在明代嘉靖之后,因為施釉方式不同而稱之為抹紅,下面樣子收藏介紹一下這種施釉工藝。
明萬歷時期抹紅海水飛獸紋高足杯
明萬歷抹紅海水飛獸紋高足杯外壁飾紅彩海水,間以青花蒼龍及麒麟、海馬、飛象、獅子、瑞鹿、鸞雀、鯉魚等,杯把為紅彩海水山石。
抹紅釉瓷器燒造工藝經過兩次燒成,即高溫燒成白瓷胎,再涂抹礬紅料入窯低溫焙燒成器。用刷釉法施釉,稱“抹紅釉”。
1.抹紅釉用青礬煅燒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鉛粉為助熔劑,牛膠做粘合劑,低溫中形成氧化鐵的著色劑。
2.用平涂法抹在白釉瓷胎上上釉,然后入爐以低溫燒成抹紅釉瓷器。
4.清末的古籍《陶雅》中記載:“就抹紅一種而論,有柿紅、棗紅、橘紅之別;就橘紅一種而論,又有廣橘、福橘、甌橘之殊。可見抹紅釉瓷器色調與彩料細度、瓷器燒造溫度、燒造時間以及工匠的經驗都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呈現出不同的釉色差別。
清嘉慶款青花抹紅花卉酒盅碗外壁以青花、抹紅作4組變體番蓮花圖案,花葉及花莖為青花繪制,花瓣為抹紅釉制,圖案雅潔純正,紅藍白三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