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藍釉瓷器也叫霽藍釉,祭藍釉瓷器多用于黃家祭祀蒼天,因此又被稱為祭藍釉。霽藍釉是含鈷百分之二左右的高溫色釉。《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明嘉靖九年更定祀典,各壇所用的祭器也重新作了規定,登、簋、盞、豆等祭器皆以瓷盤代之,說明瓷器取代了青銅器用來皇家祭祀用品,此制一直沿用至清乾隆年間。
霽藍釉合碗
霽藍釉合碗高4.6厘米 口徑17厘米 足徑9.5厘米。碗撇口,弧壁,折腹,圈足,外壁凸飾兩道弦紋。器內施白釉,內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左側青花楷書豎寫“御賜純一堂珍藏”。外壁施霽藍釉。
康熙霽藍釉器形有碗、合碗、盤、筆筒等。據清乾隆四十七年程焯《湘管齋寓賞編》記載和明項圣謨書畫冊中郎廷極題首的印章,“御賜純一堂”為郎廷極所有,故此霽藍釉合碗應為“郎窯”制品,較為罕見。
霽藍釉小杯
霽藍釉小杯,清雍正,口徑7.2cm,足徑2.9cm,高3.7cm。霽藍釉小杯杯胎薄體輕,造型規整,釉色均勻潤澤。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內施白釉,外施霽藍釉。足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清同治款霽藍釉象耳琮式瓶
清同治款霽藍釉象耳琮式瓶尺寸:高29.5厘米、口徑9.10厘米、底徑12.0厘米。瓷器圓口,短頸下張,方筒身,圈足。器腹兩側對稱附銜環象耳。胎體厚重,瓶內外施霽藍釉。底落青花楷書“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兩豎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