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圓瓶是我國古代瓷器中的傳統瓷器造型,自清雍正以來幾乎歷朝都有燒造,宣統時期的杏圓瓶現有窯變釉、仿官釉、東青釉等品種,均制作規整,反映了清代封建統治者奢靡生活用瓷的尾聲。
窯變釉杏元瓶
窯變釉杏元瓶,清光緒,高29.5cm,口徑10.7×9cm,足徑11.8×9.2cm。
瓶長方形,直口,溜肩,鼓腹,方圈足。頸側對稱置貫耳。口下至肩轉折處呈委角狀。通體施窯變釉。足內露白胎。外底陰刻楷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款。
窯變釉到了晚清多以紅色為主色,交相輝映著黑色斑塊。這種定式,為現代景德鎮“三陽開泰”釉奠定了工藝基礎。
清宣統東青釉杏圓瓶
東青釉杏圓瓶,高30cm,口邊長11.5cm,足邊長13.2cm。瓶通體四方形,直口,口至頸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內外通體及圈足內均施東青釉,頸部兩側對稱置貫耳,腹部前后兩面均有杏核狀凸起。外底署青花楷書體“大清宣統年制”雙行六字款。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清宣統,高30cm,口橫10.5cm,口縱9cm,足橫12cm,足縱9cm。
瓶直口,溜肩,鼓腹,長方圈足。頸兩側對稱置貫耳,口下至肩轉折處四邊呈委角狀。通體施窯變釉。足內無釉露白胎。外底署陰刻楷體“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款。
清代宣統東青釉杏圓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