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代以來青瓷以越窯青瓷、龍泉青瓷和耀州窯青瓷為代表,清代人對青瓷作過一個總結,說自古“陶重青品”,最深的青色叫豆青,中間的顏色叫冬青,最淺的顏色叫粉青。這種劃分之間沒有嚴格界限,需要每個人從內心去體味。體味青瓷顏色的歷史演變和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工藝進步。
自古代以來陶瓷就重青顏色的瓷器,因為它深沉、優雅、含蓄,陶瓷進程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演進。宋代的耀州窯、龍泉窯顏色非常悅目,但在唐代越窯青瓷還不能燒造那樣的瓷器,而越窯青瓷已經領先于世界。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去看,會覺得有無盡的美。
唐代越窯是非常著名的一個窯口。就是古人描述的秘色瓷。越窯青瓷唐詩描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文學的表達一定比實物的表達更加有想象空間,“千峰翠色”就是這種顏色。
耀州窯的碗感覺上偏綠。綠釉跟青釉在本質上有區別,生活中的青色是遠離綠色的,綠色是一種客觀的表達,而青色是一種主觀的表達。
耀州窯的產地在今天的陜西省,在離西安不太遠的耀縣。耀州窯的青瓷偏綠,它的顏色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影響,非常深沉。它的紋飾刻得非常清晰,跟北方人的性格特點非常吻合。即使沒有看過耀州窯怎么生產,只要看過西北人怎么做刀削面就可以了。它都是片下來的,所有的花紋都看得清清楚楚。史籍上記載叫“刀刀見泥”,片下來的程度非常大。
龍泉窯的青色,在古文獻中稱之為梅子青。始創于南宋時的龍泉窯,其色澤可與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燒成溫度比粉青釉高,是在還原焰氣氛中生成的一種石灰堿釉,以鐵為主要呈色劑,釉面光澤亦較強。梅子青為南宋龍泉窯最為經典、稀有的釉質。 實際上梅子青也不是青色,跟青色還是有差距的,它更接近于綠色。唐代最著名的青瓷是越窯,越窯的顏色跟龍泉窯是有差異的。越窯的顏色帶一點兒艾色,從視覺感覺上是綠中閃灰,不太容易討好市場。宋代的青瓷窯口,北邊主要是耀州窯,南方是龍泉窯。宋代以后,青瓷就逐漸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