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91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91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91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鑒賞知識 > 安徽省的瓷器古窯址有哪些

安徽省的瓷器古窯址有哪些

來源:  瀏覽 5037

安徽省的瓷器在古代不是很知名,古窯址一般都是民窯遺址。那么安徽省的瓷器古窯址有哪些呢
界首窯
安徽界首所產陶器以低溫釉陶最為著名。所謂低溫釉,燒制溫度一般在900攝氏度以下,多見于民窯。界首釉陶最早發現于唐代民窯遺址中,主要生產以工藝三彩陶刻畫為裝飾的瓶、壇、罐等日用器皿;成型后施化妝土,刻畫剔地,點綴綠釉,施以透明釉,燒成后呈赭紅、綠、米黃三色的花紋;形制厚重,刻花飽滿,形成具有獨特民俗意味和地域特點的三彩風格。它巧妙地汲取了民間版畫藝術的傳統手法,線條遒勁、整齊、明朗。紋飾多以民間故事、戲劇人物、山水花草為題材。
繁昌窯
今安徽繁昌縣柯家沖。燒瓷于宋代,專燒青白瓷。
瓷器特征:
  1、胎較薄,胎色白中閃青,釉面光潤。
  2、碗盤類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顯,底足可分三類: A、平底內凹。B、圈足平切。C、圈足壁斜切。
  3、產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溫酒器最富特色。
  4、器物大多無紋飾,碗內心飾團花紋較多見。
5、采用墊餅墊燒,器物足內無釉。
 
宣州窯(蕪湖東門渡窯)
位于蕪湖東門渡村小鎮,西距縣城灣沚鎮 20公里。鎮四周大都是圩田,僅西南方是屬于敬亭山支脈的小丘陵,窯址就公布在這些小丘陵上,主要有小山、營盤山、康王山、蛤蟆地、窯頭山和小竹園六處。燒瓷時間始于盛唐,盛于晚唐、五代,終于北宋。
特征:
  1、器物有碗、缽、盞、燈、執壺、四系缸、雙系小口瓶、缸、盆、各類俑、建筑飾件等。各窯所燒器物不盡相同,營盤山、康王山以燒注子、壺、罐為主;蛤蟆地則主要燒制碗、缽、碟等類器物;小竹園等專燒缸類器物。
  2、因當地瓷土礦含鐵量較高,同時又羼和大量赭紅色粘土,所以產品胎質為灰黑、鐵灰等色,露胎處呈鐵紅或褐色。釉色以青黃、醬黃、醬黑為基本色調,由于釉料中氧化亞鐵含量不同,少數器物出現青灰、青綠、醬褐色。器物施釉前先上一層乳黃色石灰釉,似化妝土,然后施釉。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王山發現一批印有“宣州官窯”款的宋代瓷罐殘件,制作粗糙,似為酒器。古代文獻有宣州窯的記載。至于東門渡窯與宣州窯的關系,目前意見不一,主要以下觀點:一、從廣義上講古宣州境內有兩個窯系;一是涇縣窯頭嶺、窯峰以及繁昌柯家沖、駱沖窯的青白瓷系;二是東門渡窯與琴溪窯的青瓷系。從狹義上講,宣州窯應是專指東門渡窯。因為宣州窯是為完成特殊任務而設立的窯場,是官辦,而其他幾處窯是民窯,以燒日用瓷為主。二、東門渡窯為民窯,鈐“宣州官窯”款的器物為官府監燒的專用器皿。三、東門渡窯是早期宣州窯發源地之一,琴溪窯是宣州窯工藝水平突飛猛進的鼎盛期;繁昌柯家沖窯是宣州窯的晚期窯場。四、宣州官窯為地方官窯。究竟如何定論,有待于窯址的試掘及更多考古材料的發現。
 
歙縣竦口窯
位于歙縣桂林鎮竦口村北100米處。皖南唐、宋民間瓷窯。燒瓷年代始于唐,盛于五代到北宋。
  產品以青釉盤、碗、盞為主。少數釉色為青黃色或灰色。該窯燒制的青釉器物色調純正,釉質細膩、滋潤,光潔度較好,釉層薄厚均勻。釉面有細碎開片,胎釉燒結程度較好。器內外滿釉,僅足圈無釉。五代碗多大口、大足,腹部弧度小,有瓜棱及五瓣葵口的造型,釉色與浙江越窯、江西黃泥頭窯接近,燒法也與江西所燒器物相同,都采用支釘墊燒。
琴溪古窯址
 琴溪古窯址在涇縣城東北14公里處的陶窯村。村西有鳳凰山,北為虎容山,南有龍山,東有白云山,東北有青龍山,西南有窯筆山,均為不太高的丘陵。村西3公里處,琴溪河由南向北流入青戈江。陶窯村及村南的徑縣陶瓷廠,至今還在用龍窯燒造缸瓦陶器。村內及四周到處散落著陶片,村西南200米處的龍山腳下,一大片陶器堆積尤為矚目,面積達數百平方米,厚度達6米以上,村北的虎容山南坡山腳,也有面積很大、堆積很厚的陶窯址堆積,較村西的時代要早。從這些窯堆積往上到虎容山坡腰部,遍地分布著古代青瓷片。從虎容山向東,也有一片范圍很大的青瓷窯址堆積,主要分布在青龍山的西南坡及山腳下,當地稱之為碗沖。虎容山與青龍山之間的山嘴下,有一方名為長塘的古水塘,可能是當時窯工為燒窯和制瓷用水開挖的。青龍山東側與窯筆山東南側,有瓷土礦,至今這里的陶窯廠還在開采,可見,這里古代制瓷的原料為本地出產。
績溪霞澗窯
位于績溪縣城(華陽鎮)西北約2公里霞澗村(又名花根村)南面的山坡及高地上。1984年發現,燒瓷時間為五代至北宋的民間瓷窯。
  主要品種有青釉、醬黑釉、醬黃釉及綠釉器。其中以青釉為主,器形有各式碗、壺、盤等,釉質細膩、滋潤,釉層薄厚均勻,胎釉結合牢固,釉面光潔,有片紋。醬釉器質地粗厚,釉面光潔度較差。綠釉器有罐、盆等。在窯址上還采集到一些醬褐釉拍鼓標本,具有唐代風格。
 壽州窯
壽州窯,創燒于南朝陳,停燒于唐末,前后燒造約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 興盛于隋唐,以首創黃釉瓷而著稱于世,名列唐朝各大窯口第五,存世350年,失傳1200年。
壽州窯是唐代七大瓷窯之一,陸羽《茶經》記載“(壽州)瓷黃色紫”,將壽州窯列為第
  五位。壽州窯以中原文化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
  我國六朝至唐朝著名瓷窯之一。1960年以后經多次調查發現,窯址主要分布在上窯鎮的管家嘴、余家溝、上窯鎮醫院住院部、外窯村、馬家崗、泉山、三座窯以及鳳陽縣武店區的臨泉寺、上劉莊、大劉莊等。窯址分布地跨古壽、濠兩州,東西長約80公里,主要集中在高塘湖、窯河沿岸,壽州窯從南朝經隋于唐末,延續約350年。
壽州窯早期產品有罐、四系瓶、豆、盞等,多著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質較細。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帶綠,系用還原焰燒成,釉層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產品有碗、盤、杯、缽、注子
  壽州窯遺址壽州窯遺址、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燒成,有蠟黃、鱔魚黃、黃綠釉等。釉下施泥質胎衣,釉層呈玻璃狀。 在馬家崗、余家溝發現唐代圓形窯爐,窯壁用磚砌或用窯棒砌成,直徑約3米,匣缽上下疊置,匣缽相互之間留有8厘米左右的火路。匣內裝一件或數件,皆仰燒。早期使用的窯具有圓形多足支托,隋初以后,多用三、四岔支托,支釘支捧三角支托等。
壽州瓷窯的產品大致分為六期。以隋開皇三年(583年)例證,臨泉寺窯燒造的淡青灰釉產品屬第一期,時代約在南北朝陳至隋;以隋開皇六年為例,臨泉寺窯燒造的青綠釉產品,以及管嘴孜、上劉莊出土青釉器屬第二期,晚者屬第三期,時代約在隋。以地層疊壓關系推斷,大劉莊和余家溝瓷址出土的殘瓷器標本青釉屬第三期,黃釉器屬第四期和第五期,黑釉器屬第六期,時代約從初唐至唐末。
該窯是:隋代胎體堅實、厚重、胎色青灰。唐代胎體原色,胎色白中泛黃。釉色隋代青中帶黃綠,有玻璃光澤,常開有小紋片。唐代以黃色為主,釉面光潤透明,大多施用化裝土,有剝釉現象。另外還燒黑釉瓷,釉面光潤如漆,少數呈醬褐色,有粗細兩類產品,精細者胎為白色。
  在裝飾技藝上,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在燒制方法上,都用托珠疊燒法。碗、盤器內留有支燒痕跡。
  其特征和鑒定要領是:(1) 隋代產品 1隋代燒青瓷,胎質堅硬,胎體較厚,胎色青灰;斷面較粗,有大小不等的氣孔和鐵質斑點。 2釉色青中帶黃或帶綠,光澤很好。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開片。 3裝飾方法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劃花有蓮瓣紋、單弦紋、復弦紋、波浪紋等;貼花僅見卷草紋。圖案的組成常采用帶狀或團花狀。 4器形主要有四系瓶、高足盤、小口罐等(2) 唐代產品 1胎體比較厚重,胎色白中泛黃。 2釉色以黃為主,釉面光潤,開小片紋,表層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大多施用化妝土,但釉與化妝土結合不牢,有剝落現象。 3采用3足支釘或托珠疊燒,碗、盤內心和底足留有3個支釘或托珠痕。 4器形有碗、盞、杯、缽、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數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盞一類器足的邊棱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為小長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風格。
歐盤古窯址
歐盤古窯址南距著名的白土窯址僅4公里左右,301省道從遺址上東西穿過。而蕭縣白土窯,也被人們稱作“蕭窯”,創燒于唐,終于金,窯內器形、釉色與壽州窯相似。白土窯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歐盤古窯址遺址地表散見有大量的瓷碗、高足盤、“V”型三叉支釘和支托類窯具等遺物。從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出土器物形制風格反映出的時代特征以唐代為主,另有部分屬于宋元時期,同時還出土了隋代的東西。可以推測,歐盤古窯在唐以前就存在,加上出土的器物形制與白土窯的器物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此次考古發掘,很有可能改變人們對蕭窯的認知。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進行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蕭窯作為皖北地區最為重要的窯址之一,長久以來的考古工作開展得較少,此次歐盤窯址的考古發掘將成為一個契機,為蕭窯等相關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提供了重要資料。

上一篇:浙江地區瓷器古代瓷窯址有哪些

下一篇:山西省瓷器古窯址有哪些

更多關于 安徽省的瓷器古窯址有哪些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