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里的嬪妃也有自己的化妝品盒,比如妝奩、粉盒、胭脂盒等。古代人的粉盒材質多是瓷器和紅木、金屬的。今天樣子收藏網介紹一下古代女子的粉盒。古代女子的粉盒都是盛放胭脂、香粉等化妝品的。
故宮里的粉盒或者捧盒多少粉彩瓷器燒制而成的,因為粉彩顏色艷麗,色彩豐富,過去在故宮這些是生活用品,但是今天人眼里這些瓷器都是精美的藝術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收藏。
紅地金喜字紋盒,清同治,高4.5cm,口徑8.1cm,足徑5.2cm。
盒呈饅頭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內外均礬紅地金彩裝飾。上下口沿及近足處均以金彩描繪變形回紋。腹部及圈足外墻各以金彩書寫10個雙“喜”字。盒蓋面中心以金彩書寫一團“壽”字,圍以變形回紋,四周環以兩排雙“喜”字,每排10個。盒底及盒內頂中心均繪結帶毛筆、銀錠、如意紋,紋飾外均圍以4個雙“喜”字。圈足內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礬紅彩楷體“燕喜同和”4字雙行款。
此種礬紅地金“喜”字盒屬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有5種尺寸規格,大者稱捧盒,較小的是粉盒,最小者為可以盈握在手的胭脂盒。
粉彩荷花鷺鷥紋圓盒,清光緒,口徑29.2cm,足徑20.2cm,高20.5cm。
粉盒園形,蓋面凸起,子母口,上下扣合緊密,圈足。內施白釉,外壁上下均繪有盛開的紅色荷花、綠色荷葉,一對鷺鷥嬉戲于其中。蓋面紋飾空隙處,紅彩由右至左書“大雅齋”3字楷書款,款識右側有一橢圓形閑章款,閑章內書“天地一家春”5字篆書款。盒底白釉紅彩書“永慶長春”4字楷書款。
大雅齋瓷器是光緒時期為慶祝慈禧太后訂燒的一種獨特的粉彩瓷器,造型有盤、碗、盆、盒等,紋飾多繪各式花鳥等寓意吉祥的圖案,具有濃郁的宮廷色彩。
藕荷地粉彩花鳥紋圓盒,清光緒,通高21cm,口徑29cm,足徑20cm。
盒圓形,子母口,圈足。外底紅彩書“永慶長春”4字楷書款。通體藕荷地,上繪梅花、牡丹等。蓋面紅彩書“大雅齋”3字楷書款和“天地一家春”5字篆書款。繪畫生動,色彩絢爛。
黃地粉彩花卉紋蓋盒,清光緒,高14.6cm,口徑21.3cm,足徑13.5cm。
盒扁圓形,圈足。上下子母口套合。足內施白釉,紅彩書“體和殿制”4字篆款。外壁通體以黃釉粉彩為飾,蓋和處以藍料彩繪朵花紋,外壁上下各繪梅、蘭、牡丹等4組花卉,蓋頂部一紫色圓形開光,內藍彩繪5組蝙蝠托一團“壽”字。
青花折枝繡球花紋蓋盒,清光緒,通高9.4cm,口徑14.9cm,足徑9.3cm。
盒呈饅頭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內施白釉,外壁上下均以青花折枝繡球花紋裝飾,盒頂中心圓圈內繪變形蓮花紋。上下口沿處及圈足外墻均以青花描繪勾連“T”字形邊飾。外底署青花篆體“體和殿制”4字雙行款。
體和殿是紫禁城內西六宮之一翊坤宮的后殿。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祝慈禧太后五十壽辰,曾耗銀63萬兩修繕、改建儲秀宮。當時拆除宮門儲秀門和宮前院墻,將翊坤宮后殿打通為穿堂殿,取名曰“體和殿”,連通儲秀宮和翊坤宮兩個院落,作為慈禧住儲秀宮時的進膳處。現建筑完好。
此盒造型飽滿,所繪圖案工整,青花發色純正,外底所署“體和殿制”款表明這是當時景德鎮御窯廠專門為慈禧太后燒造的日常用瓷。繡球花又稱“粉團花”、“木繡球”、“紫陽花”,是一種常見的庭院花卉。花色可隨土壤酸堿度的變化而改變。夏季盛開,形態似繡球,味清香,據說是慈禧太后所喜愛的花卉之一。
黃地粉彩梅鵲紋盒
定窯白釉盒,唐,高6.9cm,口徑9.8cm,足徑5.4cm。
盒呈圓形,上下子母口扣合,直壁,蓋頂隆起,腹下內收,圈足。胎壁較厚,胎質堅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潔白,釉面瑩潤。
此盒為典型的唐代定窯產品。定窯遺址位于河北省曲陽縣,燒瓷始于唐而終于元,時間長達六七百年之久,產品尤以白瓷而聞名。
唐代瓷盒以圓形為主,多為素面,至晚唐、五代時盒面多刻劃花紋,器足漸高外撇。至宋時瓷盒形制呈多樣性。瓷盒在唐代主要為日用器,多用于盛放婦女化妝品,有粉盒、硃盒、油盒、黛盒等,此外也有藥盒、鏡盒或專門盛放香料之盒。
定窯白釉粉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