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品種。始見于明代宣德年間,真正的斗彩則成熟于明成化年間。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種,多則達六種以上,色彩較鮮艷。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雙勾出花鳥、禽獸、人物的輪廓線,施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窯經低溫燒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為主,大件瓷器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為代表。
明代成化斗彩以做工精細、小巧玲瓏、且傳世品稀少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各朝官窯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蓋罐即雍正官窯仿成化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圖案均按成化真物仿制而成,體現出雍正時制瓷工藝的高度發展。
明成化斗彩團花菊蝶紋蓋罐,通高10.4cm,口徑5cm,足徑5.4cm。罐直口,豐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題紋飾分上下兩行各四團花,交錯排列。團花上半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葉。團花之間繪折枝蓮紋。肩及足際分別繪青花海水紋一周,其上繪各色花8朵。蓋面中央繪一團花,立墻飾折枝蓮花4朵。底足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團花紋始見于隋代,宋臨汝窯青瓷刻、印團花較多,明宣德、成化、隆慶三朝的青花瓷器與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團花均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