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頌》卷
章草書出師頌卷隋人書,紙本,章草書,縱21.2cm,橫29.1cm!冻鰩燀灐纷鳛榱鱾饔芯w的章草墨跡曾留存有兩本,一為此“紹興本”,一為“宣和本”。章草書出師頌卷鑒藏印記有22方,計為:唐太平公主梵文印“三藐母馱”,唐邵王李約“約”和“邵約之印”,唐中書侍郎王涯“永存珍秘”(鈐兩處);宋高宗“紹”、“興”(聯珠。、宋內府“書印”(半印)和“內府秘書之印”;明以前人之“蓑笠軒印”、“歷代永寶”、“劉氏中守”、“劉完私印”、“安元忠印”及二印文不辨之;清安岐“儀周珍藏”,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樂壽堂鑒藏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諸璽。
后紙宋米友仁跋:“右出師頌,隋賢書,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審定!庇蚁骡j“監書畫博士印”。左鑒藏印記6方,計有:“物”(半印)、“□軒”、“□□山牧”、“古希天子”、“壽”及一印文不辨印。右鑒藏印6方,為“安儀周家珍藏”、“五福五代堂寶”、“八徵耄念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
引首篆書“晉墨”兩字及花押“伍”,押上鈐“御府圖書”,據押和印,前人定為宋高宗書,實為明人仿寫。另有清內府鑒藏印“太上皇帝”、“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左上乾隆癸巳(三十八年,1773年)御題一段。
前隔水鑒藏印有:明王世懋“瑯琊王敬美氏收藏圖書”,清安岐“安”、“儀周鑒堂”,清內府“八徵耄念之寶”。后隔水乾隆戊辰(十三年,1748年)御題一段,下鈐“乾”、“隆”印,另有清安岐鑒藏印“麓邨”。
此本見于著錄的有: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吳其貞《吳氏書畫記》、孫鑛《書畫跋跋續》、清·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阮元《石渠隨筆》、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倪濤《六藝之一錄》等書。刻入《三希堂法帖》。
《出師頌》釋文
茫茫上天,降祚為漢,作基開業,人神攸讚。五曜宵映,素靈夜嘆,皇運未(來)授,萬寶增煥。歷紀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順,東夷搆逆。廼命上將,授以雄戟,桓桓上將,實天所啟。允文允武,明詩閱禮,憲章百揆,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師尚父,素旄一麾,渾一區寓。蒼生更始,移風變楚,薄伐獫狁,至于太原。詩人歌之,猶嘆其艱,況(原缺一字,為“我”)將軍,窮域極邊。鼓無停響,旌不蹔褰,澤沾遐荒,功銘鼎鈜。我出我師,于彼西疆,天子餞我,輅車乘黃。言念伯舅,恩深渭陽,介圭既削,裂壤酬勛。今我將軍,啟土上郡,傳子傳孫,顯顯令聞。
紹興本《出師頌》本無名款,后人認為是西晉索靖或南朝梁·蕭子云作,或謂隋賢或唐人書,并無定論。從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約、王涯等人鑒藏印看,書寫不會晚于初唐。據宋·米友仁跋定為“隋賢書”當較可信。此書屬較典型的早期章草書體,“蠶頭鳳尾”帶有隸書遺痕,“銀鉤蠆尾”具草書特征,整體書風規整而不失變化,勁健中見自然飛動之勢,古樸又典雅,是六朝以來創立規范章草的傳統體貌,唯稍增飄逸之勢,與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體大致相近。故定為隋人書
古籍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