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作玉雕件都是全手工的,而且制玉工藝復(fù)雜,制玉工具撿漏,但是古代制玉、雕玉充分反映我國古代制玉工匠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手藝。今天樣子收藏網(wǎng)分享古代制玉全過程的圖片解釋,讓你一畝了解了解古代制玉的艱辛。
第一幅“搗沙研漿圖”。古代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著在砣與玉之間的沙,一點一點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沙是從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紅沙、黑沙、黃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達到8-9度。搗沙、研漿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細程度。把搗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過程中,精細自然分層。
第二幅“開玉圖”。把大塊的玉石分解,要用類似于鋸的工具。過去多用竹板彎成弓形,又稱弓子。圖中畫的更象鋸。開玉的弓弦是鐵絲制成的,幾根鐵絲擰成麻花股。開玉時在弦上加解
玉沙,并不斷加水,慢慢把玉材“磨”開。
第三幅“扎砣圖”。琢磨玉的輪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當于“切”。把玉材切開,或切掉玉的多余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第四幅“沖砣圖”,沖砣是粗磨,相當于做胚。
第五幅“磨砣圖”。相對沖砣來說是進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礎(chǔ)上磨出細節(jié)。
第六幅“掏堂圖”。掏堂即掏膛兒。如鼻煙壺、瓶、碗、筆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兒。要在玉器上先鉆出一個眼,然后用特別的砣一點一點地把內(nèi)部的玉磨掉。
第七幅“上花圖”。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種花紋。從圖中可發(fā)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號也更多。根據(jù)需要雕刻的紋飾選擇不同的砣花工具。
第八幅“打鉆圖”。打鉆是用一個管狀磨具,在玉器上鉆出圓圈狀的溝槽。鉆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圓柱打掉,即可掏膛兒。圖中還有個細節(jié),即在橫桿上掛了一個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幅“透花圖”。即做浮雕、鏤空。就是精雕細磨一件玉雕作品,讓玉更漂亮。
第十幅“打眼圖”。在玉器上磨出一個眼兒。因為古代給玉器打孔都是從兩面打的,所以都是錐型孔,這也是鑒別古玉的一種方法。
第十一幅“木砣圖”。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蘆瓤作的。
第十二幅“皮砣圖”。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拋光上亮用的。
十二張制玉圖片完成的記錄了古代制玉的全過程,用圖片真實的還原古代工匠制玉的步驟,讓今天喜歡玉器的收藏者了解,并更加喜歡玉器,讓您知道古代玉器雕件的精湛工藝和來之不易。